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后台(第一辑)《后台》比前台更精彩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29:38
  • 64

对于《南方周末》是有情结的,但是撇开情结不说,这本《后台》确实值得称道。

里头涌现的是身在大报的自豪,可与国外媒体比较,这份国内第一周报依然道路漫长。对于我们这条路就更为漫长且多舛。

第一辑是关于南周的典型报道采访背后,对我们县市报来说有其特殊性,但是在第二辑里写了不少新闻写作方面的内容,是实践出真知的理论,自己读后想分享一下。

客观报道:对某一题材新闻极致的最大限度的深入挖掘,对客观、公正、平衡原则的较好体现,包括在文字表述上对新闻文字规范的坚守,如简洁、直接、有力等。这是我们做新闻本身的深度。而“客观报道”,是体现深度的关键词。

客观报道避免主观判断影响对事实的认知,体现在写作上已有一套规范,例如准确、简洁,还有公正和平衡,这些是新闻安身立命的根本。再具体地说,无非是客观地表述事实,不要对事实预设价值判断,平衡引述双方的观点,引述某人的话不断章取义,用事实本身来说话而不是自己跳出来发言。

这些看起来简单,其实相当难。

方舟子与于建嵘的争论一文中,标题“两败俱伤的恶战”,记者解释,没有判断就没有新闻报道。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评论的标题,而非新闻标题,因为它指向的是对事实的价值判断,而非记者所说的“事实核心”。

新闻就其性质而言,更接近于历史而非文学。在西方,大众传播是社会科学,而不是人文学科。

——《我们首先是新闻的“囚徒”》

大尺度观察与细节化表述:

细节化的表述绝不是为了细节而细节,为了故事而故事。所有的细节、所有表达的形式,应该是为描述与解释本质事实服务的,这样才能使文本简洁、流畅且直击人心。

语言而跃动在“大”和“小”之间,尤其是时政报道,“大”是指事件的某种大背景与意义,往往是新闻中比较硬的方面;“小"是一个具体的细节,往往是新闻中比较软与有趣的方面。以”大”引出“小”,以“小”证明“大”,水***融。

平衡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刚猛报道的时代与社会环境早已过去,原教主义的新闻观只能在内心激荡。而“平衡”,足以总结为我们在限制的边界上继续传播真相的生存智慧。

——《我体悟的两大采写原则》

《纽约时报》前总编罗森塔尔定下一个基调:“据消息来源”、“据可靠消息来源”等说法是毫无意义的。

他说:我相信如果过分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容易导致滥用的倾向。它有什么恶果呢?就是编辑记者不做最大努力去寻找其他可以引用的消息来源,养成轻易接受匿名报道的恶习。从而新闻中便会常见此类字眼儿。“

从1974年到2004年,纽约时报职业手册更新了多少遍,但是这个提法一个字都没改过。

——《匿名是一种原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