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星形广场 环城大道《【读品•专题:法国组曲】罗豫:莫狄阿诺:没完没了的“我”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27:57
  • 74

很多时候,拿起盛名之下的法国当代小说,总有点儿战战兢兢。倒不是不敢再次沉浸于《追忆似水年华》式的精疲力竭,也并非担心被貌似高深的哲学观念兜得团团转,而是怕被这个“浪漫”国度中永远弥漫不散的自恋击倒。《安娜•玛丽》中小吕西安的先入为主,《英格丽•卡文》中舒尔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游荡的影子》中那些沉溺在私人精神生活的主人公,对了,还有众所周知“将青春进行到底”的萨冈——这样的例子在过去一年的阅读体验中,几乎占了绝大多数。

有人说,法国文学伤在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如果加缪、萨特一代至少尝试在这个问题上做一些深刻的探讨,那么对于现在这位包揽多项法国文学大奖的莫狄阿诺,追寻自我的情结简直主宰了他的创作。薄薄两本书,区区四部小说,莫狄阿诺像患了强迫症,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一主题。

在处女作《星形广场》中,莫狄阿诺开辟了通往自我死胡同的创作道路。主人公是一位犹太青年,他跨越时空经历种种离奇的故事,不知对自己的犹太身份如何是好,梦游一样扮演各种角色。读到最后,当主人公在弗洛伊德的诊疗室里噩梦初醒般疲惫时,笔者有和他一样的感觉。

《星形广场》,像一个初入江湖的公子哥,花拳绣腿着实让人眼花缭乱。笔者不禁揣测,无论出于自负还是自卑,莫狄阿诺在处女作中都没有老老实实练习作家的“魔术”——把没有魔力的词语变成有魔力的——而是不停地向那些已经有魔力的词语借力:文中提及的人名、地名、书名、歌名……篇幅都快赶上莫狄阿诺自己写的字了。然而这些名词的魔力多半局限在巴黎市区,或有余波荡漾到中国,但在许多读者心中,这些词诱发的恐怕多是一头雾水。译者耐心地加了许多注释,也未能降低阅读难度。对于巴黎左岸咖啡馆里年轻文学爱好者以外的人而言,读《星形广场》,不啻一次漫长的精神劳碌。

《环城大道》又是一个寻根而不得的故事:犹太青年历经险阻寻找父亲,试图确认自己的文化根脉。叵料父亲还指望从儿子身上确认身份。《夜巡》讲述战争期间夹在两个对垒阵营之间的间谍如何找寻逝去的自我。《暗店街》说的是失忆主人公当了数年侦探后决定调查自己的过去,线索碎片拼凑起来的形象,却总是显得陌生。四部小说,仿佛同一个问题的四种雷同表述。经历了从《星形广场》到《暗店街》十年的创作生涯,莫狄阿诺大概并不介意向读者展现自己想象力的贫乏和在自我问题上毫无进展的窘境。这四部作品,可以用《夜巡》结尾的一句话蔽之:“归根结底,我从不知道我是谁。”

好在后面几部作品更像是侦探小说的路数,终于不似《星形广场》那样需要边读边百度了。起先松了口气,没读几页,又有些怀念《星形广场》的花拳绣腿了。莫狄阿诺一旦开始老老实实讲故事,他的叙述就常常显得平淡乏味,衰相毕现,与三流小说家无异了。

莫狄阿诺用侦探小说外壳包装了追寻自我的内核。如果说真相只有一个,那么相比之下,自我的数量简直无穷无尽。这一点上,莫狄阿诺的作品,多半会让侦探小说迷抓狂。而作为“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又够不上“寓言”所需要的精练和深刻。这四部小说都是获奖作品,莫狄阿诺的成功,多多少少让人惊讶于六、七十年代法国文学和文学奖的奇特品位。

[法]莫狄阿诺著:《星形广场 环城大道》,李玉民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4月,18元。

[法]莫狄阿诺著:《暗店街 夜巡》,李玉民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4月,20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