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十年一觉电影梦《最好看的华人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25:53
  • 49

《十年一觉电影梦》的大陆责编说,这本书是诚实导演的诚实道白,我深以为然。如果说《色,戒》是本年度最好看的华语电影,那么《十年一觉电影梦》,则是我本年度看过的最好看的华人书。

当然,我这个评价可能并不全面,至少就我的阅读面而言,华人书我一年下来也就看过几十本最多上百本吧,这里上百本的概念,是指我翻过却未必读完的数字。因为做读书版,我有机会接触到大量新出的书,至少比一般读者要来得多,也来得快一些。就像这本《十年一觉电影梦》,合肥市场还未露面,我就看到了,是人民文学社的责编快递过来的。当时她发消息给我,我还未太重视,只是想,李安的电影《色,戒》放映在即,这本书如果能在本报连载,那会大慰读者之心。毕竟,大部分人吃了鸡蛋,还是想看看鸡怎么长的。我当即给人民文学社的编辑打了电话。编辑说,这要取得李安的授权。这样的答复不在我意料之内。因为和我们纸媒联系的出版社,鲜有不积极不主动的,像这些年出名人书最积极的长江文艺社,他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在书未面市之前,就和媒体取得联系,发布消息,主动提供电子文本供连载。这样的做法,无论对媒体对书商,都是双赢的战略。我就把这层意思表达给了该书责编,她一听,很有道理,就说由她来和李安联系。一旦取得授权,马上通知我。两天后,责编打来电话,说李安授权给我们连载了。这就是本报前几天连载本的由来。这在本省纸媒中,是独一家;国内其他媒体中,也是最快的。

电影《色,戒》,我看了两遍,感觉很好。看完电影再看书,那种感觉,真是无法形容。这之前,王朔的《致女儿书》让我很失望。虽然精华部分我们也连载了,但整本书还是很不理想的。他自己也觉得,写这些东西又拿出来卖,很丢人现眼。尽管自我解剖这部分很有价值,但书的品质摆在那里,叫人没法对他生出尊敬。当然,这一年,有些书也还相当不错,比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至四本我全看了,看得都很带劲。本年度另一本新书《南怀瑾演讲录》也很不错。南怀瑾什么人物?不光学问做得好,儒道释全通,还做实业,经商,年轻时又当过兵,这样的人,一辈子的心得体会都在演讲录里了,那是我们这些路没有他走得多、书也没他读得多、又没他聪明的人所望尘莫及的境界。读过他的书,虽不能说境界上去了,知识通达了,但至少,阅读时的***,可是没话说的。会让人读得热血沸腾。就是这感觉。

《十年一觉电影梦》也经常让我读得热血沸腾,兴奋感莫名就会产生。这本书是李安传。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传记。2000年,李安还在纽约做《卧虎藏龙》的后制,正忙得焦得烂额,台湾记者张靓蓓找到他,提出想写一本关于他的人生与电影的书。李安一听觉得心烦。他说自己要表达的东西都在电影里了,大家去看电影就好了,何必再来添加文字说明。而后来他答应,一是因为张靓蓓的提醒:或许他的经验对于后进学电影的人有帮助;二也因为,《卧虎藏龙》拍摄之后,他第一次有了人到中年的感觉,“有如爬山,以前是往山顶爬,尽量要东西,埋头往前,累积经验,拍完《卧虎藏龙》才第一次觉得自己已翻过山头,能从层峰看往山下”。

为这本书,张靓蓓颇费了气力和心血。她和李安反复沟通,又不断讨论。初稿出来后,李安又逐字逐句加以审定。很多文字,其实已是李安的文字了。以李安做电影那种精致细心,这本书他是断不会让它粗糙面市的,可想而知,这书,会有多少看点在其中。

这本书让我感动的,当然不止是李安十年电影探索实践的心路历程,也不仅仅是他作为知名导演的诚实道白,而更是他一步步超越自我、处于多重文化纠结状态下又不断探索电影制作新突破的人生经历。李安是台湾出生,第二代外省人后代,从小就处于外省人情结与台湾本土文化的纠结中;23岁后到了美国,又面临西方文化的全面包围,他这个华人导演,既要在好莱坞电影文化的主流潮流中同步跟进,又要与主流文化保持距离,寻找自己母语文化的电影方式的最好表达。多重纠结,不断突破,成了李安十年电影路的最重要的突围点。每一部片子,李安都力求突破自我。他也从不隐恶扬善。毕业后整整6年靠老婆养活的“家庭煮夫”岁月,他一字不讳:山穷水尽时存折里只剩下四十三块美金、濒临谷底时恨不得像日本武士那样切腹自杀,甚至怀疑自己的生命意义就只剩下传宗接代了……每部电影的创作经验,他都真诚反思,绝不讳言失败和批评:《饮食男女》的票房惨淡,《与魔鬼共骑》的“看不懂”,《冰风暴》的毁誉参半,《卧虎藏龙》的“不地道”和“西化”质疑……既不掩饰也不避讳———从容,坦诚,真实,这在华人书中,似乎也是鲜见的。

书中有大量的信息量是需要我们消化的。电影制作,艺术院线,明星价值,电影发行,剧本创作,中西合璧。等等等等。看了这本传记,除了让你走近李安了解李安外,也会让你对电影的现代化制作方式和体系有个非常全面的了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