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喜欢听别人讲故事。(第一句话就是谎言,因为小时候并没有人给我讲故事。父母忙于生计,所以自己多半时候都待在外婆的家里。老太太倒是十分宠我,却总摆不脱现实生活中的吃喝拉撒。)
第一篇印象深刻的故事还是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讲给我的。(第二句话又在撒谎,明明那个时候已经上了小学,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到幼儿园里听老师讲那么一个故事。前几天,大家都在网上纷纷批判《葫芦兄弟》中很多少儿不宜的部分,然后就想起当时老师坐在讲台上,讲出的那个弟弟残害兄长娶嫂为妻,又被发现真相后惨死的故事。)
所以,到后来自己有能力看故事的时候,尽量去寻找那些个比较美好,比较符合理想中的形象的故事来看。
只是,所有的故事都是荒唐,和这篇文字一样。
逐渐长大,看书越来越多,终于明白世界上的故事是读不完的。生命繁衍不息,每个个体都在世界中起起伏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命线条,然后和别人的生命曲线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的轮回。单就某一个个体看去时,其实可以铺展和延伸的面积已经很广,所以终于在后来明白,试图读懂一个人的人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微观世界既是如此,也就试图从宏观世界看一眼。然后,这一看不得了,无望和惶恐奇袭而来,逼得你节节败退,回到自己的小世界,坐井观天。
红楼读过几十遍,然后再看的时候,已经不再去想,其中究竟要表达何种深意了。每日睡前,随意翻开,读上几页,竟也能得到很多平静。古典小说的美,就在这里;现当代的许多作品,废话太多,落于俗套,不过是到你身边凑个热闹。
国外也有很多不错的作品,但就我而言,也还是比较喜欢中世纪的那些。遥远的声音传来,不会让你想象如今的无奈。莎士比亚或者但丁时代,总觉得还和神灵靠得好近。只是读到这个《如今世道》的时候,心里还是惊了一下。
张爱玲说,人类的感情这几个世代并没有进步,男女依然犯着古人几百年前犯过的错误。我觉得,这个“未进步”不仅适用在感情上,世道人心皆是如此。
物质生活的进步确实有目共睹,现代人比古人进步的地方在于,他们能把本来埋在地底的煤炭挖出来,转化成电能,传输到你的家里,供给你的吹风机,让你的头发在短时间内可以干掉,而不用耐心等待。生活的脚步好快,所以在看到书里面的人们,可以在河边或者林中享受那么一个宁静的午后的时候,还是心生艳羡。如今每日,穿梭于拥挤人群,看着那些汇成波涛样子的后脑勺,就会觉得好无望。生活应该不是这个样子的吧?
近日坐车,两个六七十的老头相互破口大骂,东北人与北京人,都不肯服软,只是不明白,活到那把年纪,无意中小小的碰触都无法释怀。所以呢,人之本性的自私或者懒惰还是没有改变吧。
昨天朋友电话过来,说房东要把房子收回了。一问之下,方知道,原来是为了给那个不成器的傻儿子结婚用。我对朋友的措辞提出疑问,她倒还坦然,说那个前半生除了花钱什么都不会的男生,有什么好值得尊敬的。也是,啃老一族确实有其无奈的一方面,只是在身强力壮的大好年华就这么蹉跎,却还是让人感觉不舒服。
啃老族的名称也许是最近才有,这种现象却并不新鲜。卡伯里夫人的丈夫并没有留下多少财产,儿子费力克斯的挥霍让这位“市侩”的夫人拿起自己的笔,试图通过写作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故事开篇,便是卡伯里夫人给出版社和报社的编辑写信,一方面希望别人能鼓吹一下自己的书稿,另一方面暗暗许诺自己也会为别人的书赞扬一番。于是呢,这种交易大白于世人之前。所以,你在报纸或者评论上读到的那些字,最好有选择地相信。说好的,说不定是自家人,自卖自夸;说不好的,说不定是仇家,无端诋毁。
豆瓣也是这个样子,评论的自由空间很大,不反动的文字基本上都可以贴上来。但是,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自己还要审慎斟酌。五颗星或者四颗星都不能代表什么,还是自己亲自欣赏,慢慢体会方能体会其中滋味吧。
书看完好久,已经不太记得那些青年的年纪,不过,大抵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大约也就二十几岁吧。如果未涉世事,尚在校园中,天天在俱乐部的生涯我还能理解。不过他们都是已经离开家庭的独立个体,在没有稳定收入的时候,再去夜夜笙歌,也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这几个青年很像是清朝的那些八旗子弟,仗着父辈的一些积攒,就这样天天游手好闲,毫无追求。不过,那几个青年的个性还都很不一样。有的猥琐,有的憨直到可笑,不过他们都很爱面子,所以才会在美国人菲斯克面前窘到脸红。
梅尔莫特先生刚出现的时候,摆的排场很大,甚至王公贵族都乐于与之交往,并且引以为豪。这是很长线的一种投资,男人的野心。他提出那个铁路的计划时,我会想到如今社会上的传销,都不过是发展下线,榨取别人的钱,而没有正规的盈利模式。所以,当这一切终于暴露的时候,他选择服毒而死也就不意外了。他也很爱面子,总是希冀能挂上一个真正的贵族。他一直流落于各地,也算是个苦命的枭雄。不过,他对女儿婚事的态度,除了固执之外,倒也有一双明眼,费力克斯的不成器尽收眼中。若是女儿明白他的苦心,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下场。只是,故事也没有如果,就和我们的人生一样。
朗杰斯塔夫家中的少爷小姐很有意思,个性很鲜明。少爷是那种有些小聪明的正直人,除了父亲,他对谁都很好。大小姐明白自己的处境,放下架子好好嫁人;二小姐却终究不能说服自己,自视过高,终于丢失了很好的机会,沦落民间。
梅尔莫特家的小姐与她们形成很强烈的对比,只不过是因为,她不用担心自己的嫁妆和生计——自然,她不够漂亮。所以,还是那句话,上帝不会给你一切。当这个单纯的女孩子爱错了那个不良青年的时候,一切爱情悲喜,也不过如此。
卡伯里先生算是比较正统的英国绅士,不变通很认真,却不见得能幸福。
书中的两个美国人角色,都很讨喜,虽然,实际上,作者特罗洛普并不喜欢美国人。原书中还有作者对犹太人的讽刺和贬低,中文的版本已经处理过了。毕竟,这些渊源已经离去很远了。
比较佩服作者的事情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他的韧劲,他能坚持每天写3000字,一年就能写一个大长篇。第二就是,他的书写并不会波澜起伏很大,但是在你思考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平淡的言语,包含了好多的内容。
这本小说,也是个众生相的小说,有个性的角色非常多。
细看的时候,说不定会找到自己的影子。
所以,特罗洛普即使不会说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其中深意也差不许多。一个故事,讲一段人生,见微知著,说得说不得的,也都在这里了。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4:25:1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8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