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秋《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读巴金“激流三部曲”》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22:04
  • 49

结束了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看它的缘由说来简单,幼时在书城买了《家》,久未看,随手拈来,于是竟顺畅而快乐地读完了,自然而然地与书中的人物结下了感情,便将作为续集的《春》和《秋》一气呵成。个人认为,《家》和《秋》不相伯仲,《春》则没有新意,仅仅起到了承接作用,略为冗长繁琐,但三部曲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作品。

一百万的文字。

一个家族的兴衰。

一个时代的冰山一角。

看它的彼时我往往怒火中烧,对于人物的没落,我只有恨,没有同情。

聊一聊书中的人物。

觉新:脑子清晰、明晓事理,胸中全是新观念,也深知旧观念的可恶荒唐,可惜懦夫一个,不敢反抗,无动于衷地任长辈摆布。对这类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最好的态度。然而我胸口只迸出一个“活该!”一切都是自找的,怎能怨天尤人,怎能祈求他人怜爱。当然我身在当代,站着说话不腰疼,也许放在那时,也是一个悲情人物。老太爷死后灵柩依然停放在家里,觉新的妻子瑞珏待产,老一辈的说生孩子是血光之灾,尸体会渗出血来,要把孕妇迁到城外很远的地方,途中还要过桥。觉新知道这是谬误,也爱妻子,可是屁也不敢放一个就照做,于是妻子自然因为颠簸、生产环境潮湿死了。此类事情很多,觉新总是愁眉苦脸,害人害己,一副窝囊相。如果封建观念深入其内心,造孽害人也不能动摇其迂腐观念,虽然满口谬误却对封建礼教拥有至死不渝的坚定的维护,如周伯涛,读者骂声连连也就完了,没人对其抱有一丝期望。而觉新他什么都明白,只是不作为,相信读者的恨正是因为对其一直抱着期望而其却一直不肯悔悟吧。在《秋》的最后,觉新冲长辈发了一通大火,要知道他从来都是唯唯诺诺、对于长辈无理要求不说一个“不”字的,这让读者觉出一丝希望。

其实对于觉新这个人物,巴金有太多的情感。巴金的大哥尧枚在父母死后,独立支撑着整个家庭,在给巴金的信中他倾吐出家庭中的种种罪恶,这些素材给了巴金灵感,他决定用“大哥”做线索来揭示一个大家庭的衰败。难得的是,尧枚知道这个想法后,写信来鼓励巴金写作。正当巴金写完《家》的第六章《做大哥的人》时,讣电来到,尧枚在精神重压下自杀了。在《秋》里,巴金给了觉新一个幸福的结局,对尧枚来说,也许这是一个最后的安慰吧。

觉民:拥有新观念,心地善良,道理总是说的大快人心,可是只有在对待自己的事情上才敢作敢为。他与琴相爱,敢为了她逃婚,违背老太爷的命令。可是在其他人物的悲剧道路上,他也只是勇敢指出正义与邪恶,只是骂其大哥觉新的懦弱,并未做出实际行动。(除了帮助三弟觉慧和淑英离家出走去南方求学)他的姿态往往是只关心自己在乎的人,对于其他人则是冷眼旁观,看闹剧,并不忘在死后再来一番道理,证明如果当初按照他说的做就不会落此番下场。

他这样做并无错误,他的激情和勇气带动了身边的人,一个人能量有限,不可能人人的生死他都出面干涉。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自己手中,如果人人都如觉民,那么人人都会幸福。

觉慧:三兄弟中最激进的一个,在《家》的末尾便离家出走,不管家中的一切,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愿被人操控。

琴:勇气都是觉民给的,快乐和幸福也与觉民分不开,有了觉民帮助她坚定信心,她才敢按照自己想的去做。最终与觉民订婚。他们的幸福画面是本书当中最温存的一部分。

瑞珏:觉新的妻子,弱女子,只懂得体谅老公,和他一样明事理,但懦弱不敢反抗。最后由于难产而死。

梅:觉民婚前的恋人,由于二人都十分懦弱,均放弃爱情听从家人安排,最后抑郁而死。

淑英:本来举棋不定,眼见就要受父命出嫁,多靠了琴和觉民的帮助才坚定地逃离家庭,是继觉慧之后逃出去的第二人。

淑华:很出色,不像觉民、觉慧和琴因为读了新书接受了新观念才懂得反抗旧势力,她天生明辨是非,从人性角度将善恶美丑分的清清楚楚。脱口而出“长辈就要有个长辈的样子,谁做的对才听谁的,大家都是人”一类的话,让人讶异、惊喜。

淑贞:自怨自艾,由于其母亲得不到丈夫的爱和家族的重视,总将怒气发到其身上,最终不堪忍受跳井自杀。

惠:周伯雄之女,受父之命嫁到人品低劣的郑国光家,被迫害致病,其父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死活与娘家无关,郑家也观念陈旧,不愿请西医,最终抱病惨死,婴儿也胎死腹中。

枚:周伯雄之子,惠之弟。懦弱不堪,从小听惯了父亲的话,毫无反抗意识,有病也不敢对旁人说,最后久病无医,吐血惨死家中。

周伯雄:封建遗老,身上散发的封建社会陈腐味,把人呛死。满口仁义孝道,一副道貌岸然的谦谦君子相,但骨子里却顽固冷漠,毫无人性。不但把自己的女儿惠许配给被他成为“当代奇才”实为草包的郑国光,而且在其儿子枚重病之后不请医生,最后将一双儿女活活逼死。惠死后,郑家迟迟不肯下葬,尸骨快要烂在庵里,并找各种理由推脱下葬的责任,周伯雄还讨好巴结地帮郑家说话,毫无怜悯之心。做父亲的做到这个份上,真是猪狗不如,我很想走到他面前,抽他两耳刮子。

惠的母亲及婆婆:恨周伯雄,也骂了很多,只是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有在惠死后郑家久不下葬,才真正动了怒气,在觉新、觉民的帮助下,采用强硬措施逼郑家立了字据承诺将惠下葬。但人已死,这些已毫无用处,何况之后枚的惨死,她们还是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鸣凤:丫环,不愿接受被主子嫁出去的命运,投湖自杀。

倩儿:丫环,时常被主子欺负,害病,主子不给医治,不致身亡。

我掐指算了算,被封建伦理害死的人有梅、瑞珏、鸣凤、倩儿、惠、枚、淑贞;离家出走的有觉慧和淑英,真正一部家族的血泪史。不过拥有希望,拥有温存,三部曲完结之时,高家公馆被长辈们卖了,大家分了家,从此年轻人的事长辈也不便插手,觉民与琴订了婚,淑华去了女校,觉新与丫环翠环成婚,也有了个照应。

于是眼前并不是那一地的枯黄树叶,而是树枝上那坚强着的,嫩绿的新芽。

我坚信,巴金先生是一个善良而年轻的老人,他的心永远青春而活泼,他明辨善恶、洞察人性、正义坚强、谦和慈祥。我坚信,不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我坚信,不拥有这些特质的人,也不可能健康地活到101岁。

最后用巴金先生自己写的话来做结语——

“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靠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