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在台湾《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19:57
  • 56

海峡有两岸,但文化没有两岸。国学也是如此,了解国学,了解国学大师,除了大陆之外,我们还必须将目光投放到我国的台湾地区,特别是要投放到那些在台湾的鸿学巨儒身上。周为筠先生的新作《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正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国学大师在台湾的窗户。

胡适、傅斯年、林语堂、钱穆、方东美、徐复观、牟宗三、陈鼓应、南怀瑾……每一个名字都如雷贯耳,每一个人的作品我们都能在书店找到。可是,在那个即将迎来光明的时刻,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背井离乡去台湾呢?在那长达半个世纪的暌违阻隔中,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怎样做学问的呢?这些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就为我们展现了这九位鸿学大儒的别样人生。

看到汶川地震后台湾同胞与我们血浓于水的亲情,看到马英九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的“去去中国化”,看到***在北京复谈,我们不禁对中华大一统充满了更加急切的希望。应该感谢那些苦海望乡、满腹乡愁度余生的大师们,正是他们的努力,保存和发扬了台湾2300多万人民血脉中的文化DNA链条,而这正是使我们感觉到血浓于水的根源,也是民族认同的前提和基础。

194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但不仅是一个年份,而是一个时代起始点。在这一年,一些国学大师用自己的学术信仰选择了政治信仰,跟随***去了台湾;一些国学大师用自己的政治信仰选择学术信仰,留在了大陆。正因为选择不同,导致了学问不同,人生发展境遇也迥异,已经无所谓幸与不幸,但他们却共同演绎了精彩的中华文化。留在大陆的那些国学大师,和我们没有距离;去了台湾的那些国学大师,和我们年轻一代之间似乎多了一层朦胧的轻纱。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正好为我们拂去那层轻纱,让我们可以看清楚那些大师们的生活。书中,周为筠先生用精辟的标题概括了九位大师在台湾的人生,最后还有闹与寂的书生胡适,归骨于田横之岛的傅斯年,“落根”有为有不为的林语堂,一生为故国招魂的钱穆,独步学坛的诗人哲学家方东美,为中国文化披麻戴孝的徐复观,重建传统的儒家智者牟宗三,为民主浪迹天涯的新道家陈鼓应,经纶三大教的传奇隐士南怀瑾。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这保证了它的可读性;但它却做了一段学术传承史的个案研究,对我们了解完整的国学、了解完整的现代文化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无论是进行学术研究,还是闲暇偶读,都不妨拿来翻一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