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巴金选集·第四卷 雾雨电《写给心灵的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19:12
  • 60

还记得初二期末考试之前,在寝室里熄了灯以后打着手电读《家春秋》,几个夜晚,彻彻底底地被故事吸引了,痛苦、渴望、激愤、感动,种种感情交织着,不断咀嚼中又有不尽的苦涩和甘甜。于是喜欢上了巴金的文字,很细腻,很透彻,很清晰,很饱满,将人物个性展现的活灵活现……

想不到一年过去了,带着欣喜和敬佩读爱情三部曲,却再也找不到曾经的感觉。和《家春秋》所呈现的现实简直就是换汤不换药,同样是热血青年脱离了家庭的羁绊获得新生,同样是革命党、宣传、斗争、报馆、工会、演讲,同样是怀着美好的期望去冲破旧的传统旧的道德,同样是爱爱恨恨生生死死,难道巴金就不能写点其它的么?还是那样喜欢把什么东西都说的很清楚,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把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很细致很复杂,还是那样带一点阴郁性却充满期望的文字,让我不禁觉得啰嗦而索然无味,就像吃着已经榨干汁水的甘蔗一样。

毕竟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不了解那些艰辛,所以不禁一次次疑惑,难道真的青年人在一起抛弃一切就可以相互取暖?难道所有有理想的青年都应该愤世嫉俗?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责任改变这个社会,有能力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他们究竟做到了什么?除了抛弃父母,还美名其曰地为国家付出青春,除了挥洒自己的一腔热血,学生们可以做些什么?革命?运动?那是假话,仅凭那么弱小的力量,仅凭那么一点文字宣传,根本战胜不了强权,也根本扭转不了人心,只能徒劳的牺牲罢了。小说结尾看到那些革命志士躲躲藏藏遮遮掩掩,觉得简直好笑。那个时代之所以是那个面貌,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国外的压迫、国内的浮躁,这些并不是那些青年们用理想和热血可以解决的,然而他们也可以老老实实地教书育人,写书、翻译,好好的教化国民。

被称为爱情三部曲的《雾雨电》,其实里面爱情的成分很淡,描写的爱情不过也稀松平常,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每一个爱情主人公的性格倒是塑造的很到位,周如水——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吴仁民——一个粗暴、浮躁的人;李佩珠——一个近乎完美的革命女性。读完小说后,又看作者的自序,才知道这个故事都是从作者的身边取材,事例、人物性格都是有原型的。巴金所写的小说,无论长篇还是短篇,都有真实的成分,而作者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有真情实感,难怪乎巴金笔下的故事总是那么单一,难怪乎他可以把人物塑造地那么逼真,那么典型。他的这些朋友经他这么一改造,竟然都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种类型。依然得赞叹作者的别有用心。

巴金的作品,也许是写给他的那些朋友的,也许是写给他自己的,目的是将朋友的优点和缺点剖开来了给他看,规劝他改掉错误;目的是来一次心灵的审度,认清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有怎样的一些想法,然后扬长避短。这样的灵魂揭露是残酷的,但同样也是必要的,只有正确认识了自己,才能知道自己应该走怎样的路。敢于接受自我的敲打,这是巴金最值得我们敬佩的一点。

也许同一时代的文人都有这个弊病,就是只善于写一种类型的小说,写相似的人物,相似的情节,相似的故事,第一次读是震撼,第二次就不免是乏味而且觉得矫情、做作了。不过,他们都是大家,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有着许多造诣和贡献,既然作品是写给心灵,写给时代,写给当时的群众的,那么我也不便妄加评论。也许是我没有真正的懂,真正的解,真正的体味那一份痛着并快乐着的心情,就像小小年纪的我读不懂《牛虻》。

为了我敬爱的巴金老先生,依然给本书四星推荐。据说巴金最喜欢的三部是《家》《寒夜》和《憩园》,希望有时间能拜读后两部,或许会有新的感受。

写于2008年,15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