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百位名家谈读书《中国人和犹太人的片面比较》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19:04
  • 61

端午节假期在家读了一本《百位名家谈读书》,其中谈到很多与读书有关的内容,特别是中国人与犹太人的区别。下面给出两个数字:

2006年的全国性调查中,中国有53%的识字人口每年阅读量少于1本。

同一时期,以色列的平均每人每年阅读量为64本。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读了200多本书,能感觉到自身的明显提高,想想犹太人长年维持如此强度的阅读,怎么能不出那么多伟人呢?

读书时对前人精神世界的延续和对前人精神成就的继承,不读书,很多东西就要靠自己去摸索,人生是有限的,个人的能力更是有限的,所以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就难免在精神能力上有所差别。我们不能把一个人的阅读量与他的个人能力划上等号,但是不可避免的,读书多的人,精神能力上要更强大一些。再加上一些宗教信仰方面的优势,犹太人能维持那么多个世纪以来对其他民族的优势,就不难理解了。

最近又有人把李约瑟问题搬出来说事,还把范围扩展到了今天的中国,说中国到现在还是处于科技落后的状态,然后继续问为什么中国古时候科技先进,到了近代以后会远远落后于西方,我觉得读书少恐怕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此外,科举考试的制度使得我们中国人阅读的范围很狭隘,也很功利。

说完了读书的好,最后来说说读书的苦与乐。陆文夫如此写道:

世界上的每一门学问都是个无底洞,不读书或少读书,还不知道这些洞在哪里,更不知道它的深浅。书读多了便觉得出处有洞,洞中有洞,洞连着洞,弯弯曲曲,深邃无比。于是便产生了一种渴望、一种焦虑,迫切地想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读书不仅仅是在与求知,更主要的是把在书中求得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加以思考。探索和思考的结果有时恍然有所得,有时却会更加迷惘和困憾。迷惘和困憾又逼着你去苦苦地追求,恍然有所得时又会促使你去发表与众不同的高见,于是惹出祸事,遭人妒忌,得与憾都是很苦恼的事。由此可见,读书也不是那么太快乐的。

读书之乐主要不在于绿满窗前草不除,而在于终于有一天你会感到对世界有了一点理解,不再受别人和自己的愚弄和欺骗,不得已而受愚弄和欺骗时,自己心里也明白,不把它当作真的(包括受术的欺骗),必要时还可戳穿它一下,让愚弄别人者知道:他在愚弄别人的同时,也在愚弄着自己。

希望大家有空时能多读读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