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鲤·孤独《孤獨不孤獨》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17:52
  • 65

記得去年張悅然來香港參加香港書展名作家系列講座的時候,說過自己其實並不喜歡冠上“八十後”作家的花哨名號,她對靜靜地閱讀與寫作,有一種堅持。沒想到時隔一年,她的新書《鯉·孤獨》,卻是一張深切剖析八十後內心深處的答卷,「專門寫給八十後的女性」。作為《鯉》系列主題書的第一本,指向這群人內心的一個頑疾-孤獨。

身為主編,十餘歲即在《收獲》、《人民文學》等中國重要文學期刊發表作品的張悅然,在卷首語中坦白自己的孤獨。因為孤獨,所以總是有很多話想說;因為孤獨,所以她決定做這一書系。少年寫作的經歷令她更明白一個群體的重要性,她發出呼喊:「我需要你們,和我一起披著青春上路」。於是她邀請了一個與她相融的群體,一群可以理解她的「孤獨」的年輕女作家,共同討論、創作、分享、思考並集結成集,成為一套關注八十後女性成長的主題書,並將陸續出版。

《鯉·孤獨》不是單純的小說或是散文,是一次全面的對八十後女性內心孤獨的分享,帶有明顯的女性意識,記錄女性視角下的見聞與感悟。全書從對村上春樹、吉本芭娜娜和片山恭一的回憶開始,「用來紀念那些幹凈到令人肅然起敬的文字,以及我們的青春。」從《挪威的森林》到《鹹味兜風》,從《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到《一個人的好天氣》,這些是八十後最早關於孤獨的記憶和共鳴。懷念中,我們看到那個離我們不遠的國度的年輕人,與我們跨時代的交聯。於是,「幹物女」、「宅女」的稱呼不但不陌生,還變得真切如己出,自然地往自己身上貼了標簽。一張舊舊的孤獨書單,一列越聽越孤獨的音樂,一次關於十二星座孤獨的排比,伴隨著「世界上」的第三個人-吸血鬼,叫你學會面對孤獨,那便是-聆聽自己。

八十後在中國是一個特殊群體開始成長的年代,獨生子女的身份使他們對於孤獨有著從童年中帶來的抹不去的印記。孤獨也許沒辦法克服,但它最需要的是分享。電影院放映員、遊樂場管理員、精神病院的男護士,那是書中認為最孤獨的職業;八十後記憶中最討厭的星期二下午,因為沒有電視可看,拼命的轉台也填補不了的最孤獨的空白時光;外加一份孤獨者的供詞,告訴你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事、更多人的孤獨。如果這還不夠,不要緊,青山七惠的《一個人的巴黎》、張悅然的《好事近》、黎紫書的《事後煙》、胡淑雯的《浮血貓》、周嘉寧的《濕漉漉》以及周潔茹的《四個》,從中國到日本,從馬來西亞屢屢獲獎的黎紫書到同為去年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講者的臺灣新銳作家胡淑雯。七十後的作家們,逝去的時光可以用來沈澱對孤獨救贖的渴望,與彰顯躁動的八十後的分享,原來「孤獨」並不「孤獨」,可以如此遼闊又如此長遠。

作為系列主題書的首版,《鯉·孤獨》開創了一種新的閱讀方式。剛剛從孤獨中恍然醒來,下一次的相遇已經排上行程。九月前後,第二本《鯉·嫉妒》將會與大家見面,隨後還會有《鯉·謊言》。書籍的形態加上雜志的光影,它不是一本傳統的書,是一次對自己和對一代人負責的嘗試,就像書名鯉一樣:從來鯉魚躍龍門,都是注定孤獨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