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蛤蟆的油《大师的勇气》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15:19
  • 51

一个获得了戛纳终身成就奖的导演,一个众所周知的人却把自己比喻成日本民间那只因为丑陋,看到自己丑陋外貌能吓出一身油的蛤蟆。也许只有大师才敢这样自嘲吧。

在传记中由他人写的传记在行文中难免很多粉饰的痕迹,自传相比而言更让人觉得真实、亲切,少了歌功颂德,生活便能更多的接近生活本身。现在出名的人都能出书了,看曾子墨的书时便在想:这么年纪轻轻的也能出书了。书中更多的呈现出一种朝气勃勃的生机。朋友问我:难道曾子墨从来都没有失败过吗?因为书中没有讲到过失败的经历,我也不能妄加揣测,于是只好回答道:也许正如她书中所说吧,命运也许真的会眷顾某些人。与曾子墨的活力相比,黑泽明的自传更让人觉得真实。曾子墨会让人自然而然的仰视,但是黑泽明的书却会激发起生活的勇气、对理想的追求。

黑泽明写此书时,已经六十余岁。书中回忆了很多亲人,包括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一些他的朋友。可是,他在写完他们的故事后,在故事的末尾总会加一句他已经过世。让人看着心里很难受。就像一个刚还在你面前蹦蹦跳跳的人突然在你面前倒下死去一般,一切都那么突然。可是,我想连我在看时都回产生这样的感受,那么黑泽明在行文时心里的难受可想而知,并且这些至亲的人的踪迹不再可寻时,花甲的他心里又会如何呢?

最喜欢他里面的一篇为《大正的声音》的文章。看着篇文章时,脑海里会浮现出中国八十年代拍摄的有关学校生活的电影,一群孩子放风筝、捉知了、踏青这些在我生活中从未出现过却让我羡慕不已的生活点滴。书中讲到在1920s日本发生大地震,那时日本开始驱赶朝鲜人,书中没有讲原因,问了朋友也无答案,难道日本人认为是朝鲜人带来了大地震?不过书中描写的地震中和地震后的惨状倒是让人触目惊心。

他对二战日本投降那天的回忆倒是让我们认识日本提供了一些参考。黑泽明讲到在听日本天皇宣读诏书的广播时,有的老板拿出日本刀,拔刀出鞘,目不转睛的看着那刀身。但是在听完战争结束的诏书后,商店街的人们放佛处于节日的前夜一般,都在喜不自胜的干活儿。于是黑泽明想诏书要是不是宣布战争结束而是号召举国玉碎,那些他见到的人也许就都死掉了。他说他们接受了以看中自我为恶行、以抛弃自我为良知的教育,而且习惯于接受这种教育,甚至毫不怀疑。人的一生都是为了追求人生的美好,不论不同信仰的人的终极意义在何处,生是人的所求。所以虽然战败人们却喜不自胜,还有什么比能生活下去更让人欣喜呢?

黑泽明在讲到战前日本电影的检查委员时时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情节,他将检察官称为虐待狂、受虐狂、色情狂,他们将正常的话语非要说成是淫秽词句。对此黑泽明有番解释:色情狂对什么都会产生卑劣感情,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淫秽的。说得真是妙。比如T某总是将正常的事物与淫秽的东西联系起来,为什么呢?答案正在此了。不禁发笑。

黑泽明的最后一章将他所拍的电影都一一独立成文。会真正感受到他是一个电影人,他的电影总是想反映出他思想中关于人生、人性的一些想法,色彩、音乐、镜头的运用与表达的思想相映成辉。看完后,竟有种想拍摄电影的冲动。原来,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奇妙,有趣还有内涵。

最后他以《罗生门》为例联系到这本书。“人是很难如实地谈他自己的。人总是本能的美化自己--这一点,我又乐更深刻的体会。我写得这个类似自传的东西,是不是真的老老实实的写了我自己呢?难道不是同样没有触及丑陋的部分,把自己或多或少地没化了吗?”此话很具启发意义。除了大师,谁又有勇气在自己的自传末端这样评述自传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