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非议古人《前言》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12:42
  • 333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刀光剑影,成王败寇,构成了一幕幕精彩的画面,这些历史的奥秘,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人们需要在不断地回味历史的过程中,“明兴衰,鉴得失”。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你读了很多史,就一定能明智吗?怕是不尽然,读史读得昏了头的,越读越蠢的,大有人在。

一般人对历史的认识总有一个误区,认为历史是一个死东西,历史就是死记硬背,钻牛角尖。我要说,这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和正确方法,这样读史,只会越来越不明,越来越愚蠢。

我们看了几本历史故事与演义,就自以为懂得了历史,将我们的历史变成了通俗小说与影视剧本。我们在课本里吟诵了几首古诗词,便以为通达了古人的性情,把我们祖宗的脸谱画得轻佻而肤浅。

《非议古人》期待的、要展现给读者朋友们的,只是一个新的视角,对历史人物一种新的解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倘若《非议古人》能够仁中见智,智中取仁,又何尝不可?《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聚敛民财,残害臣民,执政大臣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改,反而想害死他。赵盾只好逃亡。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灵公,于是赵盾返回继续执政。董狐记载道:“赵盾弑其君。”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董狐直笔的故事,实际上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很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对历史的解读,一定要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理清脉络,找出历史的真相。

看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审视,横看成岭侧成峰,历史总是未必同。

历史,其实是一门灵活性非常高的科学。数理化中“一加一等于二”之类的真理永远不可能被质疑,而历史中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任何一个今天认为是的东西,明天就可能被认为非,甚至,几百年、几千年的是是非非,在某件新出土的文物面前,也可能掉过头来被重新认识。

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或至少是一个“百家讲坛”的时代,是一个把历史“八卦化”、把八卦“历史化”的时代。把历史“八卦化”,并不是贬义,并不是要求我们不去认真钻研史籍,而是要在通晓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解读,从而通达人性,以为今用。我以为,这才是历史作为一门科学能带给今人的最大的财富。例如,明亡清兴的那一段历史,关于这一段历史的电视剧和书籍相当多,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解读。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就是把历史“八卦化”,它能真实地开拓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

至于把八卦“历史化”,则是我坚决反对的。什么叫把八卦“历史化”?说白了就是打着正史正说正剧的幌子,行胡说八道之实。举个例子,观看现在绝大多数的清官剧,你就会发现,每个皇帝总是有儿子不是他亲生的,说弘历不是亲生的倒也罢了,毕竟这个野史很久了,道光也能整出私生子来,而且咸丰和恭王争位时他亲妈还活得好好的。这样地把八卦“历史化”,对于开拓思维、启迪智慧没有任何好处,它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迎合观众、读者的猎奇心理,以及混淆最基本的史实。

所以本书的“非议”,并不是否定一切、推翻一切,我没有这个想法也没有这个能力,而是把历史“八卦化”,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不同于传统的解读,无非是换个方式、换个角度而已。

本书的内容及其目的,绝对不是发现什么新的东西,挖出什么新的文物,仅仅只是换个角度重新看一遍,如此而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