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北方的河《苍穹的鹰,北方的汉》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12:10
  • 74

《北方的河》,粗犷的北方汉子的生活。

以前,很久了,读过一点,似乎,是在大学,或者什么时候。

今天,又找了出来重读,通读,完整地读完了。

书,因为不在手边,其实是在网上读的。

很幸运,找到了一整本,不缺一个字的那种。

所以,感觉很不一样。缺少了纸张的质感,无法直接在书上勾勾画画。

一时间,还真的有一些不习惯呢。

看这本中篇,让我不经意想起了另一篇很老的小说,似乎是叫做《大学时代》

那是一本很老的书了,几乎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作品了,描写那个那个年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爱情、工作的,细致入微,表里交叉,让人终身难忘。

当初,还是很巧的在某个图书馆无意间发现的,于是,就借来读完了。

今天看这本书,与《大学时代》相比,又有不一样的地方。

张承志的这本书成于80年代初期,那个时代,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

所以,对于作者所描述的这一切,我的感受,颇有一些陌生。

然而,我们又是在那个年代成长的孩子,所以,其实又有一些熟悉感。

所谓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大约,就是我对于这部作品的综合感受吧。

作者是40年代末生人,北方汉子,有着北方人特有的旷达和不羁。

这种特点,一接触作品,就扑面而来,如同一团热气,焙烤着读它的每一个人的每一寸肌肤,

就像书上写的:“她站了起来,紧抱着他脱下的乱糟糟的衣服。这衣服上带着一股强烈的男人的汗味儿和烟草味儿。”这篇文章,就如同东北汉子脱下的外衣,带着一股强烈的男人的汗味儿和烟草味儿。

同时,因为里面的陕北黄河曲径,我们还可以感受到里面不时散发出来的浓厚西北旷寥和狂野。

这种感觉,似乎我曾经在读哪一篇文章的时候,有过,是读哪一篇呢?

让我想想……,对了,是那篇《十八岁出门远行》!

那篇作品,也是带有浓厚的男人味的作品。

是精炼的余华的经典之一。

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作者:张承志。

这个名字,我们似乎既熟悉,又陌生。

其实,他离我们的距离非常的切近。因为,他的作品大多都是这一类的行走生活式的风格。

自1978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至今,他发表了以《黑骏马》、《西省暗史考》、《心灵史》,和《鲜花的废墟:安达卢斯纪行》等在内的多篇带有浓厚苏北气息的理想主义作品。

《北方的河》,正式他众多作品中最富有张力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一开头就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地说出了作者心中的淡然:“那时,我们这一代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才会显露其意义。”其实,又岂止是你们这一代,哪一代人不是如此?

半个世纪以前出生的人的经历,也许的确,是现代史上这个国家最不堪的一段历程。

所以,他们有着自己的资本,有着可以傲立世间的泠泠然。

所以,他们可以说:那是我们这一代独有的。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路历程,对于这个国家的未来随时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过去的人,从历史里缓缓走来,身上承载着这个民族复兴的重望。

然而,他们,又并不是一条阳关道直走过来的,而是经过了众多的曲折。

里面有很多的东西,至今,让人不忍回眸。

比如,最震撼人心之一的场景,不是男主人翁面对黄河无心之中咆哮出自己对于父亲的恨,自己的母亲被无情甩掉的那个时刻,

而是那个看起来“眼睛黑黑,身材柔细的姑娘”,以一种倔强的口吻,缓缓道出她是如何在12岁的灿烂年龄,瞒着即将失明的母亲,在工房里为被打死的父亲的尸体擦血。

“我用一块毛巾给爸爸洗身上的血。那血,那血——”

这样的语句,让人读了似乎心里面也跟着翻滚,热辣辣的血好似要喷薄而出!

是啊,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看起来那么活泼的女子,心里怎能盛着那么沉重的苦难啊?!

整篇作品无一字提到两位主人翁的名字,然而读起来,他们却是这般有血有肉,好似就生活在你我的身边一般。或许,是作者有意隐去了他们的名姓?因为,他想告诉大家,他写的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是这个国家曾经艰难走过的一个时代。

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或许,这样的生活,就完全是他们的过去。

对于从历史深处走过来的那样一代知青来说,这些,作者笔下的“他”,“她”,就是你,是我,就是那样一个时代。

那个时代,有着我们这一代所没有的厚重与沧桑,有着后无来者式的宽容。

他们,就像是那些黄土帽一样,“——梁和峁像大海一样,拖着那蓝天”。

东北汉子眼中的黄土高原,是如母亲一般的慈祥,宽厚;

里面的千沟万壑,就似乎是母亲脸上的皱纹,静静地诉说着历史,见证着变迁;

而流淌其中的那条金色巨龙,则有着父亲一般的雄浑和威严;

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一种骇人的自然力,和安全的依托。

——虽然,有时候我们的父亲会有意无意间给我们一点教训,让我们在磨难中升华。

于是,这样一种带着浓厚西北气息的高原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

当然,这个只是一种说法,是从作者的笔下的可以感受到的。

就像哥萨克文化之于俄罗斯,西部牛仔之于美国,斯巴达城邦之于古希腊。

或许,很多东西,是在默默然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就像那个陶罐,“光洁流畅的线条从陶罐的肩部流到底部,只是中间残缺着黑洞洞的一块。”

作为一个现实活着的人,谁不是都无法做到完美呢?谁,又不是都有着那刻骨铭心的经历?

最近布莱尔在对耶鲁的学生演讲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

“人生当然需要成功,但是也需要失败;因为,往往塑造你性格的,不是成功,而是失败。”

对于这一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以为,失败,就是陶罐上的那个黑洞,是很多个失败揉成了一起,铸就了那个黑洞。

它看起来或许是破坏了彩陶的美,然而,那些“黄色,绿色,破碎的色彩”,“高原,树林子和古老的文物”, 还有那些彩陶片,暴雨冲垮了台地上的古墓葬,陶器在激流中撞得粉碎,接着,那彩陶片就流成了河。

而这样一条河流,正是我们的生命长河。

支离破碎中,闪烁着斑斓的色彩,让人不由得为之欣喜万分。

很巧合的是,最近,偶然的,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去读了一本也是以“河”作名字的书:《悲伤逆流成河》。对,喜读郭敬明的人,一眼就可以道出这是小四的书。

两条河,各有各的目的地,各有各的源头,各有各的河道。

或许有些人觉得,这两条河是不能对比的,天差地别。

然而,这,不也象征着什么么?

这,就是两代人,一本书,厚重,另外一本,有着青春的苦楚。

生活环境的变迁,决定了两代人思考方式和视角的差异。

也同时决定了两个时代的不一样。

我觉得,看了《北方的河》,就像看了《边城》一样,是会受到洗礼的感觉的。

就像他们那一代人看了《大学时代》是有受到洗礼的感觉一样。

每一代人,都需要一种踏实和安静的心灵。

而这本书,正是这样一部震撼心灵之作。

合上书,肃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