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达洛维太太《风玫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10:09
  • 77

呃,GY姐让写书中的女人,一下子就想到了伍尔夫。

然而到底没那把笔力,写出来的简简单单,少了应该的蜿蜒。

于是,发到这儿来,算是纪念这个学期和这个奇女子的一场相逢。

=============

前些日子在看伍尔夫。

又一次读那本《达洛维夫人》,伍尔夫的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共鸣总是越来越多,女人写女人总有些男人写不到,女人也不一定想得到的百转千回。

伍尔夫之前,东方西方,写女人的著作其实亦不算少,从简奥斯丁到勃朗特三姐妹,一路写过来倒也是各领***。然而无论简爱,伊丽莎白还是爱玛,这些故事里的女人所显现出来的性格形象虽然各异,但总逃不脱字里行间的自怨自艾,满纸都是我爱我恨我受苦,虽然精彩,但也单调。虽然感情充沛,但总是在不经意间露出一副愤愤不平:对于爱情和人生。

伍尔夫相比之前的女性作家要高明些,毕竟她的时代更像是我们的时代:女人在社会中早已有了一席之地,可以写作,可以画画,甚至可以如伍尔夫一样在剑桥国王学院的草坪上和一帮男性精英坐而论道,天南海北,以至于到很久之后,诗人布鲁克依然念念不忘那杯香甜的下午茶。

伍尔夫的小说,因为注重在主人翁意识的缓缓流动而少了故事本身的戏剧张力,但却依然不妨碍它成为女人最爱的小说:伍尔夫实在是太过敏感,她洞悉别人的心思的能力好像让读书的女人透过达洛维夫人在看着一个个自己。尽管《达洛维》夫人的内容实在有些无聊:不过是一个已婚的中年妇人一天的生活,她筹办宴会,她上街散步,她偶遇初恋的情人,她回到家有些神经质的怀疑丈夫,有些不情不愿的继续一场鸡肋式的宴会,一天结束。

只是达洛维夫人式的生活却有意无意的照应了我们的生活,好像一条河,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这个中年妇人有上流社会的身份,正直可靠的丈夫,以及一个乖女儿,然而生活中的一切虽然理想,可心底里的世界却不一样:遭遇初恋情人时候的心潮荡漾,见到多年前女友时候的激动和暗暗的挑剔,对于达洛维夫人来说,她不想走出家庭去面对未知的社会但也深深的感觉到这间冷冰冰的房子像是间墓穴……

与伍尔夫几乎同时代的是中国的张爱玲,那个永远以一副骄傲的表情睥睨众生的女人写了一个个女人的故事,有红杏春意的风情万种,有秋风画扇的惊鸿一瞥,也有缠绵悱恻的机关算尽,然而总是没有幸福。曼桢和世钧的爱情草草收场,甚至连白流苏和范柳原经历了倾城的婚姻也得回归到他寻花问柳她装作不知的寻常状态,世间的女子,不管是否有灼灼其华的岁月,到最后总得归到“朱砂痣,蚊子血”的窘境里。

关于婚姻和爱情,你看到她们,这些聪明的女人也没法儿给出一个正解,絮絮叨叨说出来的无非是患得患失,如履薄冰,不论是表象的幸福还是不幸,总有些隐痛让你没法儿微笑。但总有些女人,风华绝代,不囤于爱情,爱憎分明,有才华和理想,有固执和叛逆,从柔软的外表中生发出的执着让那些经历的苦难都有了圣洁的模样。女人本该是守护的角色,然而有的女人却敢于成为承担那些连男人们也未必能够经受的苦难,在普遍的暴力和谎言中选择坚守真理。在看《追寻林昭》,林昭大概就是那样的女人,在历经侮辱之后依然能够微笑着对伤害她的人道一句,“向你们,我的检察官阁下:恭敬地献上一朵玫瑰花,这是最有礼貌的抗议。 无声无息、温和而又文雅! 人血不是水,滔滔流成河。”

你看,女人就是这么奇妙的生物,可以至柔,也可以至刚,在一次次的追寻自我价值的旅途中伤了又走,好像风中的玫瑰,虽然颤抖零落,却依然掩不住骄傲的美丽。当你跟在她们的背后惋惜的时候,却已不见她们的背影,甚至省略了挥挥衣袖的潇洒。

所以,伍尔夫才会在《达洛维夫人》中安排达洛维夫人在晚宴正酣的时候爬上楼顶的窗户,让她绝望于生活的琐碎和漫长,但晚宴结束的时候,一片摇曳的灯光中,款款而来的,还是达洛维夫人。

“她来了。”

伍尔夫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