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偏好伪装的社会后果《偏好伪装的社会后果》读后感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05:05
  • 73

《偏好伪装的社会后果》是第默尔.库兰的作品,在全书中,他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这一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的这本书的中文译本被收入了“新政治经济学译丛”(同一译丛的还曾经看过《利他主义倾向》)。感觉这套书翻译的质量不好,不过所写的内容却都是很吸引人的。

偏好伪装往往是建立在"个人偏好"和"社会偏好"不一致的基础之上这时人们往往为了避免处于不利于自己的境地.往往会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时甚至还需要迫于无奈做出背叛自己信仰的行为这似乎有悖于克尔凯郭尔所说的"你如何信仰就如何生活"。偏好伪装往往会让人感觉到痛苦,如果没有什么感觉,也许就已经不能被称为伪装,偏好已经发生反转了。

偏好伪装往往会让人觉得更多地存在于威权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之内,人们往往没有充分的表达自己言论的自由。往往不能在公开场合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法国以及霍梅尼领导的所谓“伊朗革命”之后的伊朗等等。在书中第默尔.库兰颠覆了我们的偏见,在民主国家同样也存在“偏好伪装”:在选举投票的时候,如果占主流的两方意见与自己的意见都相差很大,自己该如何选择呢?此时,无论如何选择,都会有悖于自己的意愿,但自己又不想因为自己的一票使得自己更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出现。此时,偏好伪装就会出现了。在书中对于“种族歧视”,”南方农奴“制度也有过详细描述:在美国由于历史原因由于人种差异而产生的"种族歧视"也时存在的.不过有时偏向于黑人的政策(尤其在大学)使得白人对黑人产生了厌恶.在南北战争的时候当南方联盟的实力还占优的时候,不少美国人即使是倾向于废除黑奴制度,也不得不采取“偏好伪装”的策略。

不过,在这本书之中,最为吸引我的是对于“印度种姓制度”的叙述。在离校回家之前,曾经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到了拉尔教授写的《印度均衡》这本书,这本书似乎涉及了印度从公元前1500年到2000年之间的三千五百年的历史,而公元前1500年恰恰就是种姓制度形成的时间。种姓制度起初也是雅利安人征服了达罗毗荼人之后建立起来的,由于各个等级经济利益的相关性以及本种族所形成的习俗,使得许多意图背叛这种习俗的人最终不将不选择放弃。印度教中的“因果报应”也是等级制度形成“长期均衡”的原因之一。但是是不是人们都相信呢。我们可以从印度的“贱民”在私人场合和公共场合的行为差异中发觉,人们在内心之中并不认同“种姓制度”。那么,是否完全不相信因果报应呢?也不尽然,他们是处于半信半不信的状态。

偏好伪装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一种涉及“社会偏好”以及“社会结构”的一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对于我们通常所习惯的原子论的“比较静态分析”作些补充。就好像物理学中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来进行分析,而生物学却又像是恢复现象的本源,从演化的角度进行复杂性分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