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中国风俗小辞典《我们这代,还有多少传统风俗?(端午有感)》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04:35
  • 80

中国做的不错,开始鼓励国人重视传统节日。这种鼓励的手段从法定假日开始,但感觉我们这代人大多只是享受了一天的假期而已,对于端午的印象,貌似大多止于粽子了。不过自从嘉兴粽子畅销以来,粽子也逐渐变成了日常点心,其原始的节日意义正日益减退。(P.S. MSN的名字其实是个小型调查工具,刚肉眼扫描了帐号上数百号人,几乎未看到对端午感兴趣的签名,呵呵)

早晨起的很早,欣喜的发现竟可以在小区市场买到菖蒲,于是捧了四束回来,门口左右各一对,摆出站岗姿势。挂菖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习惯,很多是将菖蒲和艾叶扎在一起,俗信可以避邪。记得老家还有将晒干的菖蒲煮水给小孩洗澡的风俗,祛秽治病。

天气闷热,下午下了一场暴雨,晚间看天气预报,说江南大部分地方都大暴雨,进入暴雨橙色警报。民间有说法,这雨叫“龙舟雨”,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来,自然的确不可抗。

于是,听着龙舟雨,从书架上拿出“中国风俗小词典”,想看看关于端午的典故,发现好多有趣的,有些是模糊有点记忆,有些竟是从未思考过,这里记录一下,也算是认真过一个节日。

端午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系古代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活动日(闻一多《端午考》)。“端午”始载于《太平御览》:“仲夏端午。端,初也。”指五月的第一个五日。古代“五”与“午”通用。(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自惭。。。)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七种说法,由于屈原的爱国及其诗词的影响,所以秦汉以后屈原一说从楚地传播开来并相延至今。楚大夫屈原遭馋不用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河死,楚人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并命舟楫拯之。前者就演变成吃粽子,后者就演变成赛龙舟。另一种比较大的说法是纪念伍子胥,伍尽忠于吴后五月五日被吴王夫差所杀抛尸于江,化为涛神,所以江浙一带也有迎涛神一俗。

“驱恶鬼”和“驱五毒”是我儿时隐约有些记忆的。小孩穿虎头鞋,手缠五彩线,还以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个“王”字,意为“虎头纹”。大概恶鬼也怕森林之王?“驱五毒”是指驱蛇、蝎、蜈蚣、蜘蛛、蛤蟆,因为俗传五毒都从端午日午时开始滋生,所以人们都在午前在屋内喷雄黄酒、点药烟洒石灰,再将灰尘垃圾扫出去。难怪看到有说法“早端午 晚中秋”,想必是晚了五毒就进了家门的缘故吧(这是我自己想的,非正规书籍记载)。

关于雄黄酒。

我记忆里是没喝过雄黄酒的,对这个东西喝下去的印象只来自《白蛇传》。刚才上网搜了一下,发现雄黄酒不仅妖精喝了现原形,凡人喝了不好也是要出大事的。摘录如下:

“雄黄”又名雄精、石黄、薰黄、黄金石,产自湖南、甘肃、云南、四川等地。雄黄性温、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主要用做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雄黄少量饮用,可治惊痫、疮毒,但由于雄黄有腐蚀之力,所以一定要经医生指示,并遵古法炮制的雄黄酒才能喝。

现代科学证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黄酒等于吃砒霜;雄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雄黄具有腐蚀作用。因此,服用雄黄极易使人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

不过现代城市人,应该很少有人会去买雄黄泡酒了吧,那玩意儿的味道也一定不好喝。

关于吃粽子。

中国地大人多,同一个节日,各地的过法也有很多不同,比如西北人不吃肉粽(大多吃红枣馅或白粽),老公看到粽子里有肉觉得很奇怪,我看到他这么想更奇怪,呵呵,所以粽子在我们家是绝对不和谐的。可惜自己小时候没学会包粽子,变戏法似的用棕叶裹起米粒,再用牙齿咬住线的一端,另一端慢慢缠绕,那姿态,远比吃粽子的样子优美。

只挑了些自己有兴趣的写写,不为学究,图个节日热闹。

后:

没想到我是第一个评论《中国风俗小词典》的,也难怪,辞典嘛,本来没啥好评论。但是能有这么一本关于民间风俗的工具书,总是好事。有空的时候看看老祖宗怎么玩生活,的确比我们现代人精彩多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