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过电子书了,记忆里面对着一屏幕一屏幕的中国字,不知疲倦地刷夜已经是大二那年,看金庸,古龙,沧月和九州。昨天不经意间刷到了3点,今天又加了两个小时,终于搞定了这本书,总结起来基本只有一句话:“陶然真是个无比虚荣的女人啊。”
从老雷的课上学到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有至少两种表述。而不管廖编剧(我在心底里是满崇拜满喜欢这个女人滴~~~)把陶然写的多么无辜多么美好,和周围许多人相比,她做出了多么正确的姿态,在我看来这就是虚荣,还是最无谓的那一种,一定要把爱情看做一场战争,不论自己多么想亲手结束它,和敌人秦晋之好或者握手言欢从此云淡风轻,就是不妥协,不缴械,不投降,坚决战斗到最后一秒钟,流尽最后一滴血,于是有一天对手说,对不起,我老了,没力气陪你玩了,还要梗着脖子硬着头皮说一句,我这是在替自己保留一点骄傲呢,痴情的人们~
这是哪门子的骄傲?我看不懂。陶然并不是不明白,如果自己能说出那三个字,一切就会不一样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后者其实是在自取灭亡。何必呢,生命这么短暂,生活已经这么假了,如果爱情都不能给我们保留一点点真的话,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呐。就算爆发之后的结果依旧是毁灭,至少这个过程本身足够令人不虚此生了。空无一物的夜和有流星划过的夜,毕竟是不同的。所以,如果我遇见了生命里的陈天,一定不会顺其自然地失去他,我会告诉他,他对我有多么重要,我不想他一声不响地消失,不想和别的女人分享他,因为我爱他已经入魔。
然而不认同归不认同,不可否认的是,当你作为一个旁观者看陶然的这种爱情姿态时,能品味出其中是有美感的。一种娇嫩的,绝望的,孤注一掷的美丽,在令人心碎之后感到欲望的巨大满足。像我经常打的比方,跳国标的女孩子的美丽,在于穿着细细的高跟鞋,做激烈的动作,脆弱的脚踝仿佛轻易就会折断。当然这种美纯粹属于观众,和当事人无关。
最后来说说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书里的逻辑我完全同意,两者的区别在对生活的期待。因为本来对这个世界不抱太多信心,因此悲观主义者往往更容易满足。所以自杀的人厌世的人消极逃避的人,多半是乐观主义者,心里的希望太盛,便感到打击无处不在。
由此而观之,我是悲观主义者,纯自由主义者,宿命论者,有神论者。不知道这对我的经历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4:03:3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