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关于他人的痛苦《旁观?》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03:24
  • 71

面对这次的汶川大地震,看着父母们只能用书包来辨认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听着那一声声失去亲人后的撕心裂肺,想着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渺小,我一次一次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震荡。四川这个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而今又多了一个新的名字“灾区”。看着这些失去家园的同胞们,我很伤心。可是又不知道除了一次次打开电视,打开网页,关注最新动态,我还有什么能做的。我不能像武警战士一般前往第一线,我不能像白衣天使们一样救死扶伤,我只能看到那些记者、摄影师第一时间采集回来的视频、照片,感受那里的状况。

我第一次这般真实体味到“他人的痛苦”,地震刚发生时,我在学校,我只是知道了发生了一场7.8级的地震。我对这数字没有很大的概念,但是当我回到家,看到那些照片,那些来自第一线的真实报道,我才了解到——原来这次汶川地震是这样的严重。就像通过马格兰的声音,摄影宣布自己是一项全球性事业一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地震的近况也在第一时间告诉了全世界人民。这也许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很多人都认为战争的记忆像所有的记忆一般,大都是本地化的。确实如此,我不知道当年备受战争摧残的犹太人有没有预料到多年后自己对巴勒斯坦人民犯下的种种罪行,也不知道在卢旺达被胡图人族屠杀的图西族人的子孙是否会以更加残暴的手段怨怨相报。但是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常在说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可是又有多少其他民族能对此感同身受那。同样作为自认为善良的中国人,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死于原子弹下广岛长崎的日本贫民的痛苦。这里,我并是想谴责什么,我只是想说我们缺少了一些震撼感,缺少了一些对这一切的了解。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感谢摄影为我们办到了这一点,他用最真实的图片为我们展示了这一切。

苏珊.桑塔格就在《关于他人的痛苦》这本书中为我们描写了很多这样震撼人心的照片,但是其实光看文字没有一种直观感,缺少了身临其境的感同身受。我特别借了一本画册,我发现里面的照片没有苏珊所描绘的那般恐怖,却有着另外的一种刺痛感。虽然没有像巴尔干半岛战场上那样的——一个看似分度优雅的、有枪的年轻人,猛踢一个年纪较大的肥胖的妇女头部,使其无助的倒在地上的这种照片,可是当我看到一个冰冷的瘦骨柴讯的小男孩被一个同样看不见肉的老人像提猪一般从尸车中把他提起的样子,我又有一种揪心的感觉。特别让我震撼的是老人脸上的那种冰冷的眼神,是做过了多少这样的事才会有这样的眼神呀!

《关于他人的痛苦》这本书所能做的只是告诉我们摄影所记录下的战争以及躲在人群背后冷漠的表情,看到这些你的想法是什么?这个是我抑或是作者无法控制的,不过我想通过这一幅幅摄影作品,通过摄影师的镜头,需要的是一些共鸣、一点善良、一颗柔软的心。“他人的痛苦”不仅仅是他人的,同样也是我们的。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呼吸着的是同样的空气,我们身上流淌着的是同样红色的血液,我们是一家人,所有的一切我们一同面对。

我不否认现在的报道充斥着新闻作假,很多摄影作品是经过技术处理的。最著名的“篡改”是1945年2月23日在硫磺岛升起美国旗的照片,后被证实是美联社摄影记者于占领后的第二天用一面更大的旗“重构”早晨的升旗仪式。不要说50年前的事,就看现今,娱乐新闻有多少是真实的,不是刻意的炒作;有多少似是而非的摄影师真实的,没有经过刻意的修改。当一切都是为了娱乐和炒作时,摄影还是否有其存在的价值那?

摄影需要我们的共鸣,同时它有为我们提供了的是虚假的东西,面对着极其矛盾的两面,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古圣人教导我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眼见的都不一定是真实时,我们该情何以堪?

或许我们只是旁观者,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静静的守候在电视机前,看着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