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盖普眼中的世界《人总是要死的》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00:29
  • 70

1978年,约翰﹒欧文将《盖普眼中的世界》的手稿交给十二岁的儿子科林阅读的时候,他被儿子可能会问到的问题难住了——这本书到底是关于什么的呢?这也是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偶尔会问自己的问题。

在这本略显杂乱,却又如此滑稽、激越、充满活力的小说中,几乎包含了约翰.欧文的世界中所有的主题:关于淫欲是如何破坏完美的婚姻;关于女人与男人之间的疏离与相互间的仇杀;关于一个作家的成长和毁灭;关于狂暴的世界和人的脆弱性;还有关于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似乎每一个主题都可以在小说中找到相应的故事作为依据,但同时它们谁也无法统摄全局,以至渗入到小说的每一处末梢。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约翰.欧文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在选择主题上的犹疑。他将这种犹疑遗落在书写的过程中,等小说结束时想重新整治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小说已离开了母体,获得了独立的生命——即使它是一个怪胎,而作家将离去,将孕育另一个故事和世界。这也许便是作家约翰.欧文感到为难、让读者感到困惑的原因。

但对这本小说来说,这样的结论流于表面了。当我读到小说的结尾的时候,那条一直潜伏在庞杂的情节中的线索开始在黑暗中浮现出来。

约翰.欧文以一种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惯用的笔法一一交代了人物的结局。不同的是,它朝向的不再是幸福的婚姻,或者美好宁静的生活,而是更加***裸的、更加真实的死亡。小说的结尾的开始于T.S.盖普死于疯狂的女性主义者爱伦.詹姆斯会员之手以后——这些女人以割掉舌头、以沉默的方式对抗、并且仇恨男权世界。盖普的死,正如书中所说的,是那么无目的性、愚昧、滑稽、怪异,却又仿佛是盖普为自身设置的最合乎情理的自杀方式。之后其他人的死亡开始了。她们有的死于肺癌或者中风,有的死于睡梦中,有的在与大海的***中被海水吞噬,有的在跑步归来之后死于血管破裂,有的在自己讲述的笑话中哈哈大笑,活活笑死……但不论是哪一种方式死去,结果总归是死。

这并不是个突兀的结局。也许连约翰.欧文自身都不知道,他为此埋下了多少伏笔。那个为小说的主人公T.S.盖普的诞生贡献出一粒精子的盖普士官,从一出场便是一个即将死亡的人,一个患了“末期绝症”的人,一个被珍妮定义为“完蛋”的人。他开了头,站在一大群死人的前面。追随他而去的,还有口臭无比的老师丁奇先生,史都肥家的库希,盖普的小儿子瓦特、盖普的母亲珍妮,海伦的父亲恩尼.霍姆……从一开始穿插于情节之中的零散的、被忽略的个体的死,到小说快结束时爆发的对死亡的集中描述。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难免会像艾略特在诗中惊叹的那样:死亡竟带走了那么多人!这几乎是一部所有人物都死绝的小说。在整个小说史上,如此频繁地描述死亡是绝无仅有的。而对死亡的重复描述,也使得其他的主题成为了附庸。

评论家称约翰.欧文在《盖普眼中的世界》里开始建立了他独特的世界。我们从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那里的人不是缺了条胳膊,就是少了只眼睛,甚至还少了半条***;它也是一个奇异的世界,那里有着骑单轮自行车的熊,变性的运动员,割掉自己舌头的狂热的女性主义分子,通奸的夫妻,还未来得及长大便死去的孩子,以及其他以非常态的形式出现的边缘人物。但同时约翰.欧文的世界也潜伏着危险、不可预知的暴力和恶。人们在这样的世界中寻找一种乌托邦式的居所,盖普就曾希望以《班森哈维眼中的世界》的畅销为他的家人建立一个安全的僻静之所,但他们还是会受伤害、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暴力和意外死亡。

约翰.欧文的儿子科林的阅读体验部分是正确的。当他读完整部小说时,他告诉他父亲,这是一本关于对死亡恐惧的书。但他还毕竟年幼,他的未来还没有蒙上阴影。约翰.欧文在“盖普眼中的世界”中所要折射出的是冬日黄昏中更阴冷、悲观的光。它暗示我们人都是要死的,无论是以哪一种方式。而对于患了末期绝症的病人来说尤其如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