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麦田里的守望者《很喜欢施咸荣翻译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58:59
  • 68

很好的小说,很真挚、很细腻、很流畅,一气读完实在有些浪费,但仍忍不住一气读完。就我而言这故事未免过于赏心悦目,以至于不知不觉读罢全文时阅读惯性还不能就此收留,颇费踌躇。只好轻轻地扬起头,顺便把眼睛合上,再深深地吸一口气,屏住片刻才缓缓呼出。然后,终于有了决定,在写此篇读后感之前再看一遍——《麦田里的守望者》。

对我来说,看书是件苦事,尤其是已经看过的小说。总认为从字里行间找东找西不划算,何况是业已丧失了新鲜感的旧故事。但这次注定是要重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因为心情的关系。

我知道塞林格的小说里确有些我曾经并未留意甚至有意忽略的东西。至于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我还没有把握。是真诚和善良的小说主旨?或塞林格语言方面的魅力?还是感人至深的情节?似乎都有,但又不尽然。我隐约觉得那里面应该还有些自己更渴望的东西,若不是看见作者在故事之余对主人公复杂灵魂进行的仔细收拾,险些就被遗忘了的,让时间冲洗的不知去向。可这颤巍巍如风中游丝般濒绝欲断的神经一经共鸣,便不由分说地颤抖起来,使我赶紧停下缠琐的忙碌,借难得的感动安慰一下和往昔久未连通的心灵。是的,自己渴望的正是这感动的慰籍。于是,重读开始。

把书重读的四天多的时间里,本来已经相识的情节又一历历渐次浮现,每当此时我便不由自主的合页唏嘘,只因惭愧前次读他时不屑一顾的揶揄。是的,我第一次见他时还嘲笑他——霍尔顿•考尔菲德,一个十足的懦夫,一个悲惨的可怜虫,一个似乎与我的观点格格不入的家伙。我是地道的无产阶级,尊老爱幼、团结同事、有爱心、讲奉献,除了没钱,其他是样样顺心。就是瞧不起那些生活优越便自以为是,表面清高实际懦弱的人。没想到正好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看到了霍尔顿•考尔菲德——刚拿到这书并不知道这书很有名,还以为是农村题材小说,就借来了(那时看了《平凡的世界》和《绿化树》就有点喜欢这个类型),说实话在见到菲宓之前霍尔顿令我非常讨厌,倒不是因为他说脏话、抽烟、喝酒(其实这些我倒挺喜欢),而是这家伙软弱得甚至让我都想发火,都被学校开除了还要跑到有些无聊老师家里听那斯絮叨;自己喜欢的琴让人泡了不但不敢吱声还要替那家伙写狗屁作文;已经知道萨丽根本不值得爱却还要说那么多废话,甚至打电话向她乞怜;明知道安多里尼是个性变态的混蛋居然没有唾他一口;还有这家伙嫖妓未遂还被人勒索之后揍了一顿,别提多可怜。可最令我光火的还是他从始至终都没有给琴打一个电话,而且还把给菲宓买的唱片摔碎了,真是一个十足的废物。但不知为什么,每当这个废物提到艾里或菲宓的时候我多少总要感动,尤其尾声时菲宓和她的旋转木马几乎让我哭了(也许真是哭了,过了一段时间记不太清了),大概是因为霍尔顿这个废物才把他的两个小弟妹衬托的这么可爱,看来他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但总体来讲,霍尔顿在我眼里就是个令人心碎的窝囊废,以至于得知霍尔顿进了疯人院时,我真的认为那是他罪有应得。以上就是我第一次看《麦田里的守望者》时的一些心理,在读第二遍之前根本没有当回事,直到重读了这书,才努力拾掇起第一次看他时的感受——看来还挺清晰,拿出来和现在的感觉作一个比较。

这会儿觉得霍尔顿很棒!既叛逆又怀疑、既怀疑又同情、既同情又鄙弃、即鄙弃又爱慕,又因爱慕而逃离、因逃离而孤独、因孤独而渴望爱、因爱而犹豫(他藐视学校的训诫,怀疑所谓的成功,但在临走时又放心不下生病的老斯宾塞,他厌恶萨丽的虚伪却爱慕她的漂亮,他爱琴、爱菲宓、爱母亲但又害怕自己的过错拖累她们,他决定出走,一个人到西部,却太想在临走前再看看老菲宓,最后妹妹纯真的感情使他知道他终于无法离去),这就是他个性的真实和真诚,他任由个性本能的生长起来,而不是刻意去维护原则或抵制的侵蚀。正因如此,他才有资格鄙视那些“假模假式”的东西(其实我就够假模假式),但也仅仅只能鄙视而已,正如霍尔顿正想用手擦掉墙上的“X你”时,他才发现“这两个字是用刀子什么的刻在上面的,所以怎么擦也擦不掉。嗯,反正这是件没希望的事。哪怕给你一百万年去干这事,世界上那些‘X你’的字样你大概连一半也都擦不掉。那是不可能的。”他注定是一个没有“麦田”的“麦田守望者”。霍尔顿,我对他的感觉由厌恶变作了既羡慕又同情。

霍尔顿刚到纽约,在出租车上问司机中央公园里的鸭子都上哪儿去了,结果却不了了之。接下来,当他乘车去欧尼酒吧时,他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一次他几乎和那个出租车司机吵起来。第一次看时我还不能理解霍尔顿为什么问这个。直到霍尔顿从维格酒吧出来,走进中央公园“终于找到了那浅水湖”,他“围着这个混帐湖绕了整整一周”“可连一只鸭子也没看见”,他想“湖里要是有鸭子,它们或许在水草里睡觉什么的”,为此他“差点儿掉进水里”,可还是一只鸭子也找不到时。我才知道塞林格让霍尔顿询问冬天里鸭子去处的用意——除了霍尔顿没有人会去关心鸭子,然而即使霍尔顿“差点儿掉进水里”,鸭子也还是根本用不着关心。

在爱德蒙旅馆,霍尔顿给一个叫费丝•卡凡迪西舞女打了无聊的电话,但却“真正把事情搞糟啦”。只好来到“紫丁香夜总会”跳舞,遇到三个造作俗气的女孩,跟她们搅在一起,直到她们突然“要去睡了”, “我还想留她们多呆一会儿,可她们不肯”。后来他通过毛里斯招了妓女,可毕竟没有出轨。这就为霍尔顿后来没有去博物馆看菲宓而直接去跟萨丽约会,和他见到萨丽后既冲动又矛盾的表现提供了解释。积蓄已久的矛盾使霍尔顿喝得酩酊大醉,才发现自己对萨丽的天真单纯的浪漫爱情,原来只是一场可笑的、失败的滑稽戏。

以上两个环节给我印象挺深,就啰里啰嗦讲出来,其实还有很多值得一提的篇章,例如:霍尔顿、毛里斯和妓女桑妮的对话简约生动,毛里斯对霍尔顿问非所答和霍尔顿事后的沮丧,真的使人哭笑不得;霍尔顿走在去百老汇的路上,正盘算着给菲宓买一张《小舍丽•宾斯》的唱片,他见到看上去很穷的一家子刚从哪个教堂出来,孩子紧靠着界沿石的马路上走,一边走一边还哼着“你要是在麦田里捉到了我”,轻快温和的场景出乎衣料地化解了心里的沉重;霍尔顿想要和菲宓告别,可菲宓也要和他一起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将如何选择,霍尔顿究竟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一场冬雨将小说伤感、忧郁的气氛达推向高潮。

另外,塞林格的叙事风格平易直接(第一次看《麦田里的守望者》时,我都没在意作者是谁。看过一遍后才知道《麦田里的守望者》原来是本挺有影响的书,于是就顺便了解一下作者,知道了作者是塞林格,他就这本书最有名)例如:“他妈的金钱,到头来它总会让你悲伤得要命”、“‘把碎片给我,’她说。‘我在收集碎唱片呢。’她就从我手里接过那些碎片,放进床头柜的抽屉里。她真是讨人喜欢。”、“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天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正是这些不加花边的语言次次打动我,让我喜欢极了艾里和菲苾,甚至霍尔顿。很好,真的太好了,这叫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语句总让我无缘无故的感动。

读书感想也就这么多,不知能不能与我下次读他时的心情吻合。

感谢施咸荣把这部小说翻译的这么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