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本人博客:http://talenthan.blog.sohu.com/
这本“宝藏”在书架上“尘封”了许久,今天终于得以开启。花了1个多小时来读开篇11页纸的《作者的话与序言》,就发现茶杯已经斟满了,需要在这里来细品。
这本书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论述西方文化近500年(即现代时代)的艺术、科学、哲学、宗教以及社会思想的转变。作者雅克.巴尔赞作为“大师”的光芒流淌在字里行间:
1、“如若不了解当时的情况之所以存在的道理,我们对现在思想和道德的理解就是不完整的。”
——这让我想起了渴望去德国的目的:1、学到多少商科的专业知识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学习其专业知识为切入口,去全面了解这套专业知识背后更为广袤的学术土壤、商业土壤以及文化土壤;2、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这样的土壤是如何“给种子浇水施肥,使其长成为参天大树”的;3、比较中国与西方“种树”方法的异同,加以借鉴,帮助中国的这棵古树更好的开花结果。
2、“哲学家给我们的不是对世界的转述,而是对世界的看法。同样,历史学家提出的是对过去的看法。”
“事实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但事实的选择和组合却因人而异。看法就是通过排列事实的格式和其中的寓意来传达的。”
——不得不佩服风之谷老头头当初向我解释为什么整套《欧洲史》都只有一个个历史“故事”的堆砌,而看不到作者个人的观点。当初我不了解对历史学家来说什么是“个人的观点”。
3、“文化是你忘掉一切过去刻意学习过的东西之后剩下来的。”
——“润物细无声”。
4、“太多的人发生太多的争扰——处处掣肘,受到陌生人、机器、官僚的条条框框的制约,因此才愿意和一小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
——讲得太帅了!反观我们自己,之所以渴望并践行“志同道合”,就是因为目前所处的环境具有巨大的“多样性”,为了尊重和维护“多样性”中的“每一样”的自由和权利,必然对“每一样”进行相应的区分和大量的限制。这就使“每一样”都渴望去寻找其自身那个小圈子的“志同道合”。
作者接着的论述把这种小圈子扩大到“民粹”(ethos)因为世界的多样性同样造成了太多的民族发生太多的争扰。
5、西方文明“因其不同之见和独创性而兴旺发达”。“尽管它的内容有东拼西凑和互相冲突的地方,却有它特有的目的——这就是它的统一之处”。“而目前,这些目的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后正在导致它的灭亡。这灭亡表现在我们时代的各种僵局中:民族主义、个人主义、高等艺术、严格的道德和宗教信仰这些问题上都存在着支持和反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立场”。
——这段由“相互冲突的多样的内容”围绕“统一的目的”(我暂且理解为自由、平等这些普世价值)推动西方文明不断发展,但现在“目的很大程度上实现”后,却被那些相互矛盾的内容所僵固。
这让我想起了书架上的另一本书《思想背后的利益》:太多的思想都被异化为利益集团间博弈的工具,而不是向真理的终点赛跑般的助推器。比如一个议案被一个集团用强有力的论证提出来,而另一个集团可以马上提出一套同样有说服力的论证来反驳这个议案。人们在这些思想里已经很难分辨真理,却可以津津有味地看利益集团如何玩真人版的“帝国”,同时自己可悲、无奈地扮演着“帝国”里的各种角色。
看到这里,这位大师思想的深刻已经完全让我拜服。
6、“我们对历史的特有的态度和我们引用历史作为论据的习惯把事实变成了充满力量的思想。”
——思想的力量就在于能支配自己和他人的行动。想起了一次与叶的讨论:光改变教育是没用的——中学再怎么提倡素质教育,学生的学习还是要以高考为核心——需要去改变决定目前这套教育的整个人力资源体制,而要改变这套体制,必然把施力点放在其背后的种种利益,而决定你关注这个利益他看重那个利益的,是人的思想,而决定一个民族思想的并不是教育,而是哲学,教育只是哲学指导下的工具。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3:57:2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