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西方文学“两希”传统的文化阐释《酒神与日神的厮杀》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56:17
  • 56

酒神与日神的厮杀

——《西方文学“两希”传统的文化阐释——从古希腊到18世纪》读后

据说,西方人避难,如果只带两本书,那必定一本《希腊神话》,一本《圣经》。

这恰好说明“古希腊-罗马文学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学(简称“两希”)是西方文学的源头。

“古希腊文学的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

“在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中。‘灵’取代了‘肉’,在关于‘人’的理解上,与古希腊文学表现出了明显的分野,‘神-理性-人’呈三位一体之势,其文化内质是宗教理性型的,体现的是宗教人本意识。”

《西方文学“两希”传统的文化阐释》作为一本文学文化的专著,开篇引入尼采的“酒神”与“日神”论,作为文化阐释的基础,进而又分析了作为“酒神的狄俄尼索斯”与作为“日神的阿波罗”作为神话原型的诞生背景,及希腊神话具有人类青少年时期的种种特征。

古罗马人晚期的***狂欢,人欲横流,穷奢极欲,声色犬马,原欲失去理性的制约而放纵所带来的是“自己成为自己的地狱。”

于是,在世俗的世界日益衰朽的时候,基督教提供了崭新而神圣的信仰世界使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原欲”就是人的“原罪”,这是基督教的警告。

在分别阐明了“两希”本质之后,《西方文学“两希”传统的文化阐释》在框架上又引入了弗洛依德的“本我”、“自我”与“超我”,对应着“原欲”、“理性”与“调和”。说明了在西方文学中“两希”之文化内核的异质与互补。

理论架框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分析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古典文学、启蒙文学中“两希”传统。

圣奥古斯丁、但丁、卜伽丘、莎士比亚、莫里哀、卢梭诸君,无不徘徊在“原欲”与“理智”之间,无不行走在“爱欲”与“博爱”之间。

原欲,或者原罪?这是一个不断困惑西方人的问题。

这令人联想到,在古代中国,儒、道、释的互补,所谓“臭汉脏唐”的混乱与南宋朱熹的理学兴起……

酒神与日神的经久厮斗,人,无论西方,东方……

附:读后感诗二首

瞧,这个人

酒气熏天,跌跌撞撞

为了那只缠绵隐情的手机

摔瘸了左脚

在赫拉的暴吼之中

“宙斯瘸腿”面带愧疚地***

象藏掖一只手机一样

宙斯悄悄地从人间情人塞墨勒的腹中

取出***的果实

缝入了自己的大腿

婴儿满身酒味地足月诞生

哦,狄俄尼索斯

舔着酒杯长大,还顺手摘了一串硕大丰盈的葡萄

臭小子,你就是被哲学家赞扬的酒神

面具粉碎,一只坚亢的手机

喘着粗气

以交欢的姿态

颓废地躺在金黄色的液体里

——《NO9希腊神话之酒神》

上帝死了

阿波罗却要留守

深夜,互联网

地球村,一场又一场虚拟狂欢

众声尖嘘

传教士造爱的姿势

***的尴尬

美男子阿波罗

鼻子眼睛嘴巴挤成一团

无端地被一股邪气瘫了容颜

戴着面具的牛鬼蛇神

人模人样煞有介事

饕餮着千禧年的流氓盛宴

最后抹着一嘴油腻地说

哦,上帝死了

——《NO10希腊神话之日神》

2008-6-6 于成都北门天开居

《西方文学“两希”传统的文化阐释——从古希腊到18世纪》,蒋承勇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1版,24•00元。管齐峰 藏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