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旅游社会学纵论《旅游:“环境空气泡”里的虚假真实》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55:29
  • 136

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时,我正忙着报社实习,迟迟没有定题。我的指导老师等不及了,上头催他催得紧,他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给我报了个关于旅游的论题。我都忘了叫什么,后来等我有空了,我一查文献,妈呀,这个论题已经是很多人做过了,于是,我开始搜罗关于旅游的其他文献,自已再拟题目,于是,我就找到了这本书,谢天谢地,科恩真是大家,对旅游的见解与总结,令人拍案叫绝。于是,我套用西方旅游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国一小部分大学生的旅游行为,并叫所谓的“探索性研究”,不到一个星期,我的论文就完成了。以下便是我的结论:

韦伯曾经不无忧伤地预见,随着合理性原则主宰越来越多的社会部门,社会除了成为一张完全封闭的合理化结构之网外,什么也不是。在这个理性的铁笼中,我们是困兽,无法逃,也不想逃。

而韦伯曾担心的休闲的合理化,在乔治•里兹尔看来并不虚言。里兹尔指出,休闲本来是对日常事物过度合理化的逃避。然而,现在,这些逃避的途径本身也被合理化了,里兹尔认为,团队旅游最能说明休闲和旅游的合理化。因为,团队旅游按照合理化、可计算性和高效率的原则,让人们以一种受严格控制的方式在旅行途中高效地看到一系列的景点,正像麦当劳快餐店的经营方针是:“快吃,快走”,吃完就走,麦当劳化的旅游的方针是:“快看,快走”,看完就走。

正如布斯汀所言:现代旅游者只是被动的看客,在熟悉的环境保护伞下,寻找和欣赏那些非常奇异的风景。他与东道地的环境与当地人隔离,跟随导游带领的团队旅行,蜂涌于人工设计的“吸引物”,易于受骗地欣赏着“虚假事件”,同时又快乐地对身边“真实”世界视而不见(科恩,2005)。

而经济有限的大学生,虽然大多没能选择随团旅游,但是大学生的旅游决策却是从众的,其旅游路线的选择受旅行团的路线影响较大。尽管没有团队旅游那样的程序化,但是仍然需要熟悉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空气泡”里感知新奇的外界。而感知的方式却并不比团队旅游者进步,很多大学生对于旅游目的地的人们只是持观察的态度,而没有融入的心态。而且由于景观情形的舞台化的“前台”特点,大学生旅游的实际旅游行为和经历背离了原有的初衷。大学生观察到的大多数只不过是布斯汀所说的“虚假事件”。大学生旅游者,作为个人大众化的大众旅游者,也难逃旅游麦当劳化的影响。

大学生原有的初衷交织着现代性的“推力”和现代性的“拉力”,混杂了对外界的好奇与摆脱单调与压力两个方向推拉力。而那些对外界怀有强烈好奇心的大学生,如果像团队大众旅游或者个人大众旅游者那样旅游,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背离了认识外界真实的初衷。旅游产业化下的大众旅游,那些所谓“他人异地的真实生活”,只是舞台化了的假象罢了,而对于那些为了摆脱单调的日子与生活压力的旅游者,大众旅游,无论是随团的,还是个人的,也许都无可厚非,毕竟,他们追求的就是丰富的生活与压力的释放。

对于追求“他人异地的真实生活”,增长见识,扩展视野的大学生来说,要看到异地人的后台的真实的生活,就得摆脱旅游过程的合理化成份。而正如里兹尔所言,他对摆脱这种合理化并不过分悲观。比如里兹尔提出了如何逃避合理化旅游的建议,他的建议很有后现代味道。事实上现在已有好多人在自助旅游,自己选择旅游路线,避开喧闹的旅游大队和最热闹的旅游场景。在探寻古迹的时候找到未曾被发现和开发的美丽的场所(乔治•里兹尔,2004)。而这正是目前大学生所采取的旅行方式,美中不足的是,大学生的自助游并没有融入当地,探索真实。这值得大学生旅游时应该有所改进。

而对于那些追求减轻学习、生活压力,摆脱日常单调生活的大学生旅游者,正如特纳所言,在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异化压抑着人们。休闲代替了宗教仪式,旅游行为纵情恣意的、嬉戏的一面在“远处”将变得尤为突出。正因为他们倾向于娱乐、嬉戏的态度,尽管他们欣赏明显被舞台化了的旅游吸引物所制造的骗人的假相,他们却不能被指责为布斯汀所言的肤浅的弱智者。正如瓦格纳(wagnerrn)所言:“在心理和存在的层面上,失去了准则的生活……可以将个体从它自身社会的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和痛苦中释放出来,给他恢复的机会,使他内在的自我重新活跃起来,甚至使他能以愉快的心情回去……回去工作。”(科恩,20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