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理想国与哲人王《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54:29
  • 329

《理想国与哲人王》是我读的王小波的第一本书,书从卓越发往石家庄,又从石家庄发回我手上,过程颇有曲折。但历经两人阅读,这种阅读的分享与书中附注的情书精神可以说是遥相呼应。哦,不,这种呼应仅仅只是我的幻想,实际则并不存在。但不管怎样,关于这种思想的阅读分享,极其难得。

至于这本书应该给予什么评价,我只能说,从书中那篇《沉默的大多数》开始,我就读出了王小波同志的愤世嫉俗,不管这种感觉是对还是错(by the way,迄今为止我从未对王小波进行任何资料搜集,当然也包括对他及其作品的评论,所以不知别人怎么说他),至少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我想,“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或者正是他自己的最真实写照。因此书中言论或许尚有失偏颇之处,但这并不影响我阅读,不管观点正确与否,言论是否客观公正,带有思维活动的阅读本身已经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此书涉及大量关于文革的内容,从某个方面来说,文革及其背后的种种正是此书借以铺展的材料,也正因为如此,在思想领域的铺展也给我一种并不够宽广的狭促感。这或者跟我本人生活领域的狭窄不无关系,什么样生活经历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读后感,这是不容置疑的(希望这话不会太过绝对)。《理》一书的命名提取于其中一个篇章,以西方哲学大师柏拉图和中国古代圣人为标题,这本书已然暗示了此书的论点所在——即关于思想与文化及其衍生的种种。

从作者列举的孔孟朱程等等来看,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哲学(不管是儒学、法学、理学),基本上都不脱伦理道德的范畴。这也从中佐证了作者批判的观点,哲学作为思维活动的其中之一,不应当仅仅服务于伦理道德(即服务于王权贵势),也不一定非要服务于群众生活,但至少不应该脱离实际来立论、宣扬。显然,孔孟朱程所提出的、被中国千百年来尊崇、宣扬的传统观念在此书中,俨然扮演了反面教材的不幸角色(当然,纯属个人见解,反对与否悉随尊便),可是这看起来多么对我胃口。

其中,书中还列举了一系列关于中西方不同文化(包含意识形态、物质形态)的事例,但是在我看来,不管他列举哪种形态的文化,核心不外乎批判中国落后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谴责继承、宣扬并光大这类文化的历史现象(也即文化传统)。当然他也肯定古代智慧,但这种肯定必须建立在这种智慧是理智且对现实发生实际功用的基础上,这种实际功用不是学而优则仕,也不是借此精神镣铐禁锢、奴役百姓的功用,而是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人类文明的高度有点高,我不太好瞻仰,但我身边看到的读好书为了找份好工作的例子却是不少见,或许真的是这样呢。

读过了王小波再回头来看连岳的文章,才真正理解之前关于连岳的评论,称其深受王小波和罗素影响之说。在王小波的笔调里,是一种不乏幽默却睿智的调侃,看起来像是文学小流氓卖口乖,但每一句话都凝聚了思想的厚度和深度,是真真读来会落到心坎上去的(待我闲来无事再附上来吧)。

顺着这种风格阅读完最后一篇杂文《欣赏经典》,本可以划下个完美的句号的,岂料书中竟附注了不少王小波和李银河的情书(更过分的是压根儿没有做任何分割线的提醒)。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本可以”之说并非说我读完通书后有不完美之感,而是指,由于习惯了王小波式的黑色幽默风格来阅读理解他的作品的这种惯性,导致了我在读那些你侬我侬的情书时,无法很好地去体会王小波同志对李银河同志的爱意,以为那些肺腑爱意全是幽默调侃。可见,编录这本书的工作人员真是太高估读者控制惯性思维的能力了。 他自己知道却不告诉别人,随随便便就推己及人,真不厚道。

不管关于这本书的感觉对不对,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是,“人生活在一种文化的影响之中,他就有批判这种文化的权利”,我读书,书作为我所生活的文化氛围的产物,我也就有对其评头论足的权利。总的来说,虽然并不能完全同意书中所有的观点(这或者跟我受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荼毒太深有关),但这确实是一本让人读来很愉快的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