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明朝那些事儿(壹)《浅阅读时代,快餐作品的又一胜利》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51:55
  • 88

1.许是在南京生活、工作过的原因,对明这样一个从南京起家的王朝比较感兴趣。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翻过多遍,不过看起来比较吃力。《明朝那些事儿》就是这样被列入我的读书清单:在豆瓣上看到其口碑甚佳,就动了买的心思;碰巧深圳饭局上一位行内前辈提到这套书,上司就主动提出由他出钱我出力买下来。哈,有便宜不捡白不捡。顺带,从卓越上捎回了一本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 。

2.《明》朱元璋卷,从12日拿到手到15日晚读完,刚好三天,用得都是个人休闲时间。读来甚是畅快淋漓,不过也印证了我早前的判断:这套书,读过就可扔,无收藏价值。当年明月将大明三百余年间的人物、事迹以武侠小说的手法(既非古龙体亦非金庸体)串成了一条线,正史之外,不时地添加些边角料。语言诙谐生动,无厘头式的笑谈之外,又不缺适可而止的思辨。这样一套书,适合作为了解一段历史的入门读物;如果出于历史研究、钻研的目的,貌似还得另辟蹊径。

3.显然,《明》是继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之外,浅阅读时代快餐作品的又一胜利。这里可没有任何贬低“快餐作品”的意思,所谓“学术作品”“快餐作品”,套用营销的专业术语,无非是定位、区隔不同而已(鲁迅说了:世界上本没有定位,客人口味多了,也就有了所谓的定位),实在没必要区分个高下。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评三国之于易中天、写论语心得之于于丹、笑侃明朝历史之于当年明月,都属于“不务正业”。貌似那些一门心思潜心研究的,都不屑于写这样的通俗作品,久而久之也就写不出来了(失去了与普罗大众无缝对接的沟通技巧,语言已进/退化到更高/低的层面)。

4.再回到《明朝那些事儿》,写作手法不得不提,简直可当作畅销快餐作品之样板书:

A.结构可以不严谨,但务必得有包袱;

B.可以没文采,但句式、词汇量务必与时俱进,诸如“很好很强大”“雷”之类的多多益善,看官们就等着这些词儿心领神会了;

C.段落务必不能太长,技巧是“多回车、多留白”(当然,也务必千万别回车到赵丽华湿人那程度);

D.能用短句的务必不能用长句,能用“短长句”(我靠,听起来别扭哈)的务必不能用嵌套长句;

E.分析评论务必得有(否则显得没水平),但请适可而止;偶尔再来点无厘头式的评论,大伙儿也不介意;

G.其它漏掉的,请你来补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