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伊斯坦布尔《躲进城市的忧伤之中》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50:03
  • 62

读到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帕幕克正好到上海看了他的采访我开始喜欢起这个土耳其的作家。帕幕克和捷克的塞弗尔特很像是如此地敏感于美丽敏感于忧愁敏感于内心的色彩;他们写的回忆录也很像关于两座同样有韵味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和布拉格。«伊斯坦布尔»和«世界美如斯»我是一起读的有时候甚至会搞错时间和地点因为他们美丽得如此相像。

呼愁

如果说«伊斯坦布尔»只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呼愁"。呼愁是将破败的现实朦胧像从蒙着水汽的窗户望去看见冬日萧索的景色时产生的那种无意识的、淡漠而陇长的忧伤。伊斯坦布尔笼罩在呼愁底下。

呼愁是这个城市的特质可它对于伊斯坦布尔在我看来就像在大部分外国人看来绝对不是减分的。这座城市有许多老街街的一头是废墟而另一头是墓地;这座城市在海边不是地中海的那种湛蓝人们在博斯普鲁斯看着船只的来往船上冒着烟;这座城市有圆顶的教堂以及一段曾经辉煌的奥斯曼帝国的历史…………而人们则沉浸在这样的一种庄严的忧伤之中并享受着........

新闻里说有些国家开始开放他们的贫民窟作为旅游胜地。嗯有时候作为游客我们需要一些这样的破墙断艮需要一些这样的无奈需要一些苦涩和忧伤。如同这本书扉页上写的:美景之美在其忧伤。

也许不光是外国人这么看我们的帕幕克在书的结尾处写道:我慢慢懂得我爱伊斯坦布尔在于她的废墟她的"呼愁"她曾经拥有而后失去的荣耀。

对于一个伊斯坦布尔人来说如果他像帕幕克一样一边忧伤着城市的衰败一边享受和欣赏着这种忧伤大概他不会如此激进于城市的全盘西化;当然他也不应该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他站在摸棱两可的灰色地带伊斯坦布尔就是灰色的。

帕幕克

这本书吸引我的并不仅仅是作者笔下的城市或者说听了大部分这本书的相关介绍说这个城市如何如何都没有太引起我的兴趣.可是当我慢慢地往下读往下读读到作者自己的故事我被深深打动了。

帕幕克的学生时代他的兄弟之争他的母亲他的家族而最美的莫过于他的初恋:«初恋»、«金角湾的船»、«与母亲的对话»是本书的最后三篇也是我最喜欢的三篇也就是读到这里才读出了这本书的韵味来。

帕幕克的生活他的点点滴滴他的快乐和伤感是可以在这个城市中找到的。他和这个城市的不能分割就像王安忆的全部灵魂都在上海的弄堂里一样帕幕克的故事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呼愁之中。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在他的"黑玫瑰"离开以后他无目的地游走街头他说他没有拥抱她 的渴望他在朝这个城市的反方向走去当心里面感觉到它时他躲到伊斯坦布尔的"美景"之中他继续说道:

但我们在此处折回原点因为不管我们提起有关城市的本质的什么都更多地反映我们本身的生活与心境。除了我们本身之外城市没有其他的中心。

p.s.出国游要提上议事日程但土耳其«旅行的意义»中"你埋葬记忆的土耳其"它的排名一下子降了许多.因为我知道我会喜欢伊斯坦布尔只是喜欢帕幕克眼中的伊斯坦布尔而他的伊斯坦布尔只在他呼愁的文字当中原址上是没有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