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万古江河不废《万古江河》流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49:47
  • 63

《万古江河》书全名为《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关键词为“中国历史文化”。

阅读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至少有三个理由:许先生为学贯中西的大家——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博士、台湾中研院院士及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台湾大学教授——声名显赫的历史学家;此书可以引导大陆读者如我辈等突破范文澜、郭沫若等意识形态浓厚的中国历史教课书的臆说重围;更重要的是许著为构架于大文化之上的史学专著。

打破以意识形态为历史的划分。《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的构架,在时期划分上是以上古、中古及近古,在文化类型上区分为:以沙漠草原为主的草原文化、东南沿海的海洋文化、西南的高山文化、西北的丝路文化。在此方面许著反复引进了“文化圈”的概念,这让人有了对美国女学者本迪尼克的阅读联想。

具有世界性视野,也是许倬云这部普及类历史学著作的又一特色。每当论述一段历史时期之后,许先生总会将同一期的当时世界上最具代表国家进行文化的比较。如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比较;唐帝国与伊斯兰帝国的比较;明代中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的比较等等,这既为作者的著作特色,亦为作者的治学特色。许先生的另一本薄薄的以讲座形式整理出来的专著《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也是具有这样的治学特色。

历史当中的日常生活,也是《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着眼点。在每一章节后面,有专论每一历史时期的衣、食、住、行。

如在公元前16世纪—前3世纪,夏商周春秋战国时,生活资源与生活方式的论述上,分述“北方是黍稷,南方是稻谷,小麦已相当普遍。”;“豆类也是重要食物”;“蔬菜栽培是农业中的重要成分”;“肉食是贵族们的享受”等,也让人想到了《左传》上的“曹刿论战”的那句著名隐喻:“肉食者谋之”。

在论述“近古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时,许先生写道:“宋人女性体态与唐风仕女不同”:“唐人丰腴健美的妇女,在宋时已变为苗条婀娜。”

这样的着眼点的叙述手法与法国年鉴派,如费尔南•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是十分相似的。

对于文化,尤其是狭义文化的叙述,在《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中,对中国思想文化上的儒、道、佛的独立与交融互补是宏观的,同时又是非常微观的。饶有兴趣说,东晋的高门书圣王羲之也为道教(天师道)的信徒,这就让感受到书圣墨迹中的确有道家“崇尚自然”的书风。

“佛教的调和,慧远指陈:‘忠孝之义,表于经文。’将孝道观念纳入果报观念”;

“儒学孟子,人人可以成为圣贤,佛学的众生均有佛性,是为暗合。”;

“道家丹鼎一派,为上层求长生;符箓一派,为民间驱鬼神;而奉老庄的崇尚自然则为士子们所嗜好。”……

诸如此类的内外开放与上下互动论述,始终是在《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中贯穿如一的。胡化与汉化、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民间与庙堂的互动,亦为本书论述重点。

因许倬云先生的身份背景的缘故,台湾的历史文化也是为不可阙如章节。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不废”的意思,就是对于许先生的这本花费三年成书的普及读物,我们可以温故知新,反复阅读,以此“洗脑”,而改造我们历史文化的陈旧语境。

于2008-6-5午时13点成都余震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