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这是天下大势逆转的最重要一年。蒋家王朝终于崩塌,***在败逃台湾时,不仅带去了大批金银珠宝、古董器皿,也带走了一批精英知识分子。这些知识精英之所以随着蒋氏离去,既有因之于在思想文化上不认同新政权,也有担任过国民党军政要职者,更有坚持过“反共”立场者。他们的命运在跨出国门后走向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与留守大陆的仁人志士相比,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自此以后,意识形态的大相径庭,导致两岸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阻隔。这些背井离乡去往台湾的知识分子只能隔海相望,以解乡愁,聊慰老怀。他们中不幸者,子欲养而亲不待;幸者,老而终得魂归故里。在孤岛“为中国文化披麻戴孝的最后孝子们”,以其的天纵之资顶着生活的重压,继承传统,发扬国学,留下著作等身,在岛上培养出丰沃的文化土壤。
胡适、傅斯年、林语堂、钱穆、方东美、徐复观、牟宗三、陈鼓应、南怀瑾,这是一些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甚者至于未所闻与,而他们更是一群游离于大陆之外,却又心存故国的国学大师。
由于政治上的一些原因,以前我们即使对于他们中较为人熟知的几位大师的认识,也仅限于教科书上寥寥几页还带有批判性的述说。至于他们离开大陆迁居台湾之后的情形怎样,生活如何,更是无从知晓。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以1949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转折点为切入,以浅显通俗之语,纵论前后数十载,为读者展现出几位鸿儒不为大陆人所熟知的人生和生活,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一个有血有肉的知识分子。
熊十力先生这样说过:“亡国族者常先自亡其文化。”一个民族之立于世,根基就是其文化底蕴,而在这一点上,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多少文人墨客,积淀下无数的文化瑰宝。
过去,我们曾犯下错误,将传统文化一股脑儿视为封建糟粕而批得体无完肤。混乱的十年更是清洗传统文化的顶峰期。改革开放后,物质条件的改善、价值观念的急遽转变,一般人变得更习惯于快餐文化的接受,一些学者甚至于挖掉自己的墙基,以西方的那一套另起炉灶。
今天,走过一路坎坷的人们,终于发现原来我们并没有跨出孔圣先师们所缔造的文化传统的圈子。于是,举国上下又开始了一场新的国学复兴。
在台湾,幸而有胡适、钱穆、南怀瑾等“传统文化的殉道者”们的不懈努力,传统文化得以较好的保存,传承。在历史这个大背景中,以崇敬之心仰望几位巨擘的行动、言语,缅怀大师的生命历程,对我们重燃国学之圣火不无裨益。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五色尘杂,渐欲迷人眼;鸿儒已逝,今者当奋发。较之于一般民众而言,象牙塔内的社会栋梁们更应阅读此书。文科生本不待言,理人们也应有此觉悟,国学始终该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追随大师脚步,做开源之壮举,岂不美哉?
文末,借书内钱穆先生一句话,道:“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不要一笔抹杀自己的文化,做人要从历史里探求本源,在大时代的变化里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3:48:1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