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唐朝的黑夜《穿皮鞋的蛇》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42:31
  • 79

不谈现实,所以大谈历史。关于历史题材的书籍最近几年大行其道,仿佛现实世界已经破碎流离,无法拼凑出一部让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得小说来。现在无论写什么,托一点古是有好处的,人们对更遥远时代里的事情更有兴趣。于丹讲《论语》,易中天说《三国》,当年明月写大明王朝。这股托古风浩浩荡荡吹拂了几年,现在还看不到减弱为低气压的迹象。

《唐朝的黑夜》也是这类书里的一本,它托的是唐代笔记《酉阳杂俎》。《论语》、《三国志》起码还让人字字都认得全,但是《酉阳杂俎》这个书名可能看上去都很困难。提示一下:中学语文课本《鸿门宴》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杂俎,可以理解为乱炖。《酉阳杂俎》,就是唐朝段成式先生的乱炖,把各种鬼怪传奇的异事都记载下来,放在一本笔记里。可以说,《酉阳杂俎》就是段成式先生的个人博客,在Google目录下位列文学/传奇/志怪目录下,邻居里有蒲松龄的个人博客《聊斋志异》。

《酉阳杂俎》是用古文写的,文章长短不一,风格变化多端。但是,每一篇都是个完整的故事,有开头结尾高潮,所以也可以被说成是笔记小说,而且还是微型小说。作者的文笔很好,几乎每篇故事都非常精彩,短小精悍的篇幅并没有减少故事的精彩程度。反而因为他的这种行文风格,让人觉得意犹未尽。等自己用想象力去填补了那些叙述上的空白,就越发觉得滋味无穷,后患无穷,白日里坐着都寒毛倒竖。

诗人魏风华先生根据这本《酉阳杂俎》,写了一本白话文《唐朝的黑夜》。其实,就是翻译为白话文,同时对原文作了归纳和整理,补充了一下背景知识。所以看完了以后,让人很难说究竟是评价《酉阳杂俎》还是在评价《唐朝的黑夜》。《酉阳杂俎》本身就足够精彩,转为现代汉语之后,故事性并没有失去,那么就只能评价魏先生的现代文水准。

魏风华为了让这本书通俗易懂,在翻译为白话文的时候做了两件事:一、和目前流行的托古作家一样,加进了一些流行词汇和表达方法,但又不是全文都用这种风格。这一点好不好,可以存而不论。就我个人而言,非常不喜欢这种混合型文体。用流行词汇和现代表达,目的是生动有趣,但是我觉得现在这种风格已经成为一种恶趣。混合型文体说明作者本人能操控两种表达法,其中一种是自己纯熟的,另外一种是特意用来取悦读者的。让人觉查处混合型文体,说明它们并没有彼此交融,形成一种个人风格,结果就是让媚俗***裸地暴露出来。作家在作品里向读者示好,那么蒙娜丽莎也应该半脱酥肩,而这种效果有个名字,叫:恐怖。

二、他用自己的想象力为故事“填白”。书法里有一种技艺叫“飞白”,指一笔出去,墨色不均,中间露出白色的宣纸本色来。《酉阳杂俎》这本书妙就妙在这些叙述上的飞白之处,它使得行文异常简洁有力,同时有给予了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可以读出一个自己的版本来。最后都说看了以后受到惊吓,但是每个人被惊吓的原因不同。魏风华先生用自己的笔,采取“合理想象”的技术手段,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全部都填补上了。按照行话来说,叫做“二次创作”。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酉阳杂俎》像是一块斑斓古玉,如今要穿了戴在颈上。所以,要衬上点新东西,否则直接挂出来不好看。这里就对衬托手法的要求相当高,一则不要因为你的再加工而夺了故事的味道,二则不要画蛇添足,让本来已经完整的故事凭空臃肿起来。所以说,能做这种细活的人,本身也应该是大家,如此才能彼此映衬,做出一个更美的作品出来。而魏风华先生的这些补白工作究竟如何?我觉得其中有一些补得不错,但是更多的非常不怎么样。原文中简洁精悍的风格消失掉了,变成了类似《女友》上的文章,《亲爱的大头鬼呀,你可知道你痴心的妻子已经为你望穿秋水》。

《酉阳杂俎》这本书牛就牛在想象力上,唐人恣意汪洋的想象力让人过目难忘。魏风华的工作是让这种想象落地,而且演变出一个他自己的版本。如果这个版本也足够瑰奇绚丽,那么相当于王小波写《红拂夜奔》,也是喜事。但是魏先生的才力明显不足支持这种高强度的创造性工作,只能在几个点上引爆几颗火花,却不能落到一个面上,让一本书变成黑夜里的一片燃烧的海洋。说实话,还不如直接翻译为白话文呢,要这些“合理想象”何用?在协和广场上修玻璃金字塔,那得是金字塔才成,修个西客站上去怎么可能协调?

鉴于最近没有什么好书,所以还是推荐大家一读。不过,在阅读上有一点个人建议:一定要读一下文中所附的古文,和白话文做一个对比,感受一下传统中文的力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