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The Wisdom of Donkeys《大智若驴》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41:53
  • 50

从前爷孙去集市上卖驴,先是孙子骑然后孙子招骂,然后爷爷骑爷爷招骂,然后爷爷孙子一起骑爷爷孙子一起招骂,然后爷爷孙子把绳子用绳子捆了,扁担抬起来,人们更笑了,驴不胜怒,挣脱绳索跑了。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你不可能讨好所有人。

但是这个故事里,有没有人考虑到毛驴的感受呢?请问驴是怎么想的呢?其实从故事上看,爷孙都是输家,唯有以静制动的毛驴赢了。

在中文里,没头发的混蛋我们骂秃驴,长头发的笨蛋我们骂蠢驴。而英文里,笨蛋统称dumb ass. 而破马张飞的吊儿郎当之徒,学名为smart ass. 其实我们是好是坏,是笨是聪明,关毛驴什么事?我们不妨再问一句,在听到这些骂名时,请问驴是怎么想的呢?

还别说,真有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大智若驴》(The Wisdom of Donkeys)这本书有一个非同凡响的标题:在纷乱的世界寻找宁静(Finding Tranquility in a Chaotic World)。历史上,武将骑马冲锋陷阵,很多智者则骑驴边走边瞧,如阿凡提、张果老、耶稣。耶稣进耶路撒冷的那天(后来所称的棕榈节),骑的就是一头毛驴。要是他骑马,呼啦啦一下子冲进去,倒真会让罗马统治者认为他是要来革命的弥赛亚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智者如果一直在健步如飞,风驰电掣,请问他用什么时候思考呢?

本书作者Andy Merrifield生于英国利物浦,在欧美多个大学教书,教地理。他现在住在法国乡下,写书,包括哲学家传记。怪不得我看这本书,就仿佛是在看哲学普及。他从毛驴身上,说海德格尔的calculated thinking和meditative thinking 斯宾诺莎的永恒,圣经中驴和巴兰先知的对话,以及唐代诗人在毛驴上的道别。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骑着毛驴走遍书山。这个作者挺博学,真是让我们骑驴看文本,走着瞧了。里头《唐吉珂德》、《金银岛》、《白痴》,一部部经典,信手拈来啊。这本书写得像散步,慢悠悠地,好像没有什么目的,想到那里写到哪里,这也是它耐读的一个地方。

当然书根本还是说毛驴。作者自己有头毛驴,叫Gribouille 他经常会牵着毛驴跑,和小毛驴“对话”,或是享受各自的宁静。你可以对马颐指气使,但是对毛驴你只能耐心探问(You can tell a horse. You can only ask a donkey.)毛驴在磨练他的耐性,也在磨练他在宁静中的修行。这个修行未必是要到达某个目的,因为宁静本身就是一种作者要去追求的境界。现代的社会万马奔腾,一个以驴为友的人,才能做到边走边看,用作者的话来说:Watch the world go by. 看着世界在身边溜走。

作者也曾经在纽约打拼过,当过“美漂”。他曾经希望自己在The Nation上写下封面文章后,从此可以功成名就,成为纽约上层人物:West End大道,我来了!就是这种功名心,如同火一样在心理燃烧。突一日,他猛然清醒过来,叫道:多么愚蠢啊!总想做一个不是自己的人,总是在玩别人的游戏。纽约在吞吃我的大脑!这不是一个保持自我的地方。你的眼睛晃荡着太多成功。这种游戏想不去玩都不行。那里也没有什么毛驴,只有拖着马车的疲惫的老马。我就如同先知巴兰,急吼吼往前冲。我就如同《唐吉珂德》里的桑丘,一心要当小岛的总督!

他离开了这种生活,来到一人,一驴的宁静乡下。有时候他在乡村,爬上山,那时的宁静如音乐一般,他看着自然之礼堂一般的草地,舒伯特的音乐在他脑海里响起。他看着草地上吃草的毛驴,在这样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他觉得是一种心灵的疗治,一种冥想。在这里浑然忘机,却又能发现自我。你可以一直看,看得如催眠一般,看得似乎上瘾。

我昨夜在院子里看这本书。这是一个热天,好在风很大,吹过竹林和松树,若不是开灯看书,头顶就是满天星光,在那一刻,作者说他在山顶看驴吃草感到的那种宁静,也越过遥远的空间,弥漫到我的身边。澳大利亚有句俗语,说你坐着看毛驴吃草的时候,你都能忘掉屁股下还有个凳子。我在看这本驴之书,看着看着,忘记了凳子上还有个屁股。

世上竟有此闲人,看毛驴看上瘾来。我想日后的“驴友”,与其背着包汗流浃背地做背包族,不如租头毛驴,慢悠悠地前行。人在旅途未必全是赶路,从一个目标到另外一个目标。人活着有很多事情可做,这么慢慢走也是一种。这一点毛驴都会,我们不会学不会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