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关于放纵的诗》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41:33
  • 37

老实说,并没有看懂这本书,如果它是一个寓言的话。但也可以说我看懂了它,也正因为它是一个寓言,一个游离在现代,也许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一个寓言。就像罗兰巴特“能指的银河系”里的一颗星,它的光如此的异样,但是却影射着某种我自己内心的邪恶。我想说它是一个关于放纵的寓言,说它是诗似乎更有味道,我读不懂日文,但翻译过来的话,仍然能够透视文本内的某种诗意,就像书的名字一样,莫名其妙却有一种美。

我会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它书名的奇特(当然价格也便宜,哈),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读了,如此也莫名其妙的进入这个莫名其妙的故事,过程显得些许荒谬和偶然,但却不及书里面内容的荒谬,当然这是乍看之下的第一观感,作者和你总在进行着一种商榷,叫你要保持耐性,他说的故事不会让你觉得是白读,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垃圾。如此想到卡勒书里的那个吓人的名字,所谓文本的“超保护合作原则”(hyperprotected cooperative prinsciple)。这样我必须持一种古典的阅读态度(这也是我能接受的阅读态度),而不是把它当作是文字嬉戏。

书里的故事无非是一群不良少年的胡作非为,脑子里全是他们放纵狂欢的影像,作者笔下也就写了这些东西。览尽了作者语言能指之后,却没有想要给它所指外衣的冲动,我依然在留连这具“裸体”,我看到了一种炫幻的色彩,类似于没洗的调色盘上色块的堆积,并且是被谁故意再搅和了一下,整个儿感觉是颓废的。这种颓废接近于波德莱尔,在态度上,但具体而言又是不同的,它不像恶之花里面地狱般绝望的颓废,而是一种狂欢式的颓废,是“利比多”的狂欢,本能毫无羞怯的放纵。

但这不是作品要认同的态度,***和***的表面之下隐藏着人类普遍的痛苦,这很容易理解,他们有爱情的苦恼,而不是只有纯粹的***,但是爱的东西似乎被这种狂欢淹没了,只是一瞬间的事,更多的狂欢在消解这些所谓美好的东西。我不知道作者对这些人物是不是有一种怜悯的态度,这些十几岁孩子的颓丧生活是一般人所没办法接受的,这些一般人会觉得他们被毁了,那么又是什么毁了他们?他们是自我选择的沦丧还是被迫的?我们在作品里没有看到什么反面人物,但作品轻描淡写的事物却值得留意,美式音乐,美式的***,还有驻扎日本的美国兵等等,这是日本那个时代的风气,一种意识形态的全面占领,它似乎比美兵部队还要可怕。但是这是旁观者的话语,作为沉溺其间的少年又是怎样的一种态度?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无所谓的的一面,他们有一种满足,但更多的是茫然。这个世界确实有太多的“烦”,太多的“畏”,我们看到他们在以放纵解决一切问题,这是一种本能的方式,很原始,但却很可怕。当然在这种问题上我们又不得不借助物化的概念,这似乎是作品传递出的一种意味,这些自为的人已经和自在的物溶为一体了,放纵和狂欢是存在物的狂欢,自为人的角色已经缺失,或者是隐去了。如此这又是一出后现代悲剧了。

作品结尾意味深长又诡异之极,那天边的闪电,稍纵即逝,却有一种美,它带着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这是毁灭还是开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