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彼岸花《宝贝,是时代的***生了你》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41:04
  • 93

关键词:安妮宝贝

关键词:安妮宝贝

安妮宝贝成为一个热门名词的时候,我可以想像得到。那肯定是一种很前卫的事情。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人如此***而细腻的描写这一代人的内在。

坦然说,我就属于这样的一代人。

没有任何想贴标签自我标榜,打旗号呼朋引类的意思,也犯不上。一不出卖肉体,二不出卖灵魂的。没什么可图的,用豆瓣的说话,只是想写写字罢了。

承认,属于这一代人或者说是这一种人,无可光荣也无可羞耻,只是一种真切的存在。

任何一个作者,能够写出一代人一种人的内在的感觉,那么他就是不错的。但是,也仅仅说明他是不错的。而当下,能够称得不错的,已经很可贵了。

她的作品,之前看过的还有《八月未央》,总体感觉差别不大。正如,几个朋友先后跟我的说一样,她的作品一直都那样,看一本就可以了。

有质感,无思想。

有质感,无思想。

这是她文字的主要特征——当然仅是个人观点。这句话,不是我第一次说。这之前我曾经用过它来形容一个朋友的文字。大多时候包括我个人的文字,也会呈现出这种感觉。当然,没有贴金的意思。因为她的质感,丰富得多,细腻得多。

总得说来,这种风格很普遍。可能与她无间造成的引领影响有关,但我认为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是整个时代背景的原因。

同一个时代背景,大致相同的经历,必然赋予大致相同的感受,从而促生了大致相当的文字。

她的拥趸之所以为数可观,正说明她准确描摹了这些人。这也可以说明,这种文字产生的必然性。不管她是这个宝贝,还是那个宝贝。

这些人,是什么人?

这些人,是什么人?

她,以及那些从她书中找到很大共鸣感的这些人,大致是从年龄上大致是70年代中到80年代中的一群。(没有具体统计数据,我家没有统计局,)

这些人,是什么人?

这些人中有相当大比例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是个什么概念,这是一种古今中处所少有的一种情况:一方面,我们出生在一个人口基数巨大,高密度分布的国度,另一方面,我们大多在一个个社会细胞中独自长大,我们成世界上最为喧闹的国度中的一座座孤岛。更何况 “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得的这种孤独,倒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的那种孤独还更难受。”

在文化认知上,几千年儒家传统,无法以其原有的单位进行传承,“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海子语)我们没有明确文化归属。

我们孤独。我们的孤独是喧闹下,没有思辨的没有救赎的孤独。

从政治上看,1975至今,有什么政大事能够深入这期间的出生的孩子内心?79中越战争?8.9.学.潮?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战争让我们成为英雄获取荣誉,没有运动让我们政治历练精神成长。

“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大战争,没有经济大恐慌,我们的大战只是心灵之战,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

我们被照顾得风雨不犯,百毒不侵,我们是被政治环境给给软禁并包养的一代,在一个如此环境之下我们如何成长?我们也只能 “自我成长依靠***”了(出自)。

我们是温室里的略带一点病态的花朵

正如余秋雨所说:太多简单的生活,造成了思维的平庸。

所以,我们没有思想。

而事实上,我们也不是处于绝对的祥和之下,我们的温室之中,早已经有着暴雨前的杂乱气息。

为什么?蓬勃发展的共和国,要在几十年的时间赶超西方几百年的历史,而我们又处在几十年中最为核心的三十年(1978-2008)。五千年的酱缸文化,又混合了压缩后的西方的几百年文化,各种思潮海啸一样涌入,纷乱杂陈。这期间,并没有一个文艺复兴式的回顾总结与批判取舍。而作为泱泱华夏古国子民,又惯于“随时拿了各派的理论来作为武器”的传统,我们“激烈的快,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于是乎我们成了“悲观主义的花朵”,我们成了或嘻哈或朋克的“垮掉的一代”,我们成了无可无不可的“犬儒主义者”。

似乎我们百无一用,似乎我们一无是处,似乎我们成了一切消极名词的承载者和应验者。我们是个“多不像”,看似我们什么都是,实则我们什么都不是。

我们仅仅是我们自己,我们“是我所是”。

其实,我们不是没有思想,我们是没有身体力行之后的思想;我们不是没有思想,我们是思想混乱。

我们自以为是地深沉着,无病地呻吟着,脆弱地复杂着,单纯地偏执着,浮浅地博大着,丰富地虚无着,颓废地愤怒着,愤怒之后是一种无处适从,无所发泄的虚火过旺,以一种自虐自残的方式进行自己的任性,拒绝顺从于任何一种看似中规中矩冠冕堂皇大而无当实则外强中干的价值体系,我们告别,我们流浪,并在其中找寻中传说中宿命,期待它能够将我们不安的灵魂招安。

至于这些安妮宝贝的文字和安妮宝贝式的文字,只是我们用来自我疗伤,自我名状的手段而已。

为了不浪费读者时间而放在后面的序/废话:

安妮宝贝的书已经不是那么火热了。这时候看这本书似乎是不入流的事。但是自己想想,洒家做哪件事真正的入流过?记得《阿司匹林》里面有句话:他们追赶先锋的速度,永远比不上被先锋抛弃的速度。于是乎,索性把潮流撇开,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比如看这本书。突然想看了,又正好朋友买来送我,就看了。

刚看完,内心感觉挺凌乱。尽量理清思路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