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边城《那山、那水、那个和我一般大的女孩》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38:15
  • 96

读《边城》的时候,还一边在读着《三国演义》,于是找到了很奇妙的感觉,一边是战火连绵金戈铁马,而另一边,却是明净、祥和、纯粹的山水、人情。沈先生写文章的时候亦是这样的情形吧,三十年代的中国,纷乱、冲突、浮躁、复杂,先生却可以仿佛忘记那一切,置身世外一般留心于家乡的山水。没有新式的留洋背景,也没有传统的家学渊源,甚至只凭着小学文凭,却以清新古朴的语言,以那一颗超越功利、欲望的宁静如水的心灵,闯进了中国文坛,给人以眼前一亮的亲切感,获得了文坛上应有的位置。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闻一多……同时代的作家学者诗人的作品大多脱离不了时代的硝烟,唯有沈先生的文字,超越了时代的束缚,形成了独有的风景。

书中有卓雅的摄影和黄永玉的插图,这是我第一次读这样插图本的作品,感觉图与文字织成的想象更加美丽,更加真实。除了书面上的那一副“翠翠”让我有些不满。

翠翠应该是很灵动的女孩子,一定有一双清澈的眸子,黝黑、健康的躯体,瓜子脸,细长的眉毛。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子,心里暗藏着晶莹纯美的心事。在这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茶峒、碧溪岨,和她的祖父、她的黄狗、守着那条渡船,过着简朴、幸福的生活。直到渐渐长大,一个结识、秀美、聪明而富于感情的少年走进了她的生活、她的心。

她原本就是爱情的波澜中孕育出的少女,为爱殉情而死的父母或许在她的性格中留下了什么,在她的梦里留下了什么。她的梦、被那竹雀一般的歌声浮起来了,十五岁的翠翠或许从这甜美中懵懵懂懂地知道了“爱”。

茶峒的人们、心里有什么都写在脸上,率真、直爽、大方、淳朴,然而在这样的民风笼罩下,依然存在着误会。老船夫在世上唯一的心事就是翠翠,唯一的牵挂就是她能找到一个能照顾她,她也欢喜的小伙子。于是一次次的进城、碰了一次次的钉子、加深了顺顺家心中更深的芥蒂。天保死了,为了爱翠翠;老船夫也死了,为了爱孙女。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当前的一切时,也就照样会在这黄昏中有点儿薄薄的凄凉。十五岁的翠翠也有了属于青春女孩的忧郁。

然而傩送的心是不会变的,纵然哥哥去了,纵然有一个碾房也在等着他,可是他的心里,依旧装着那个纯真的女孩。

没有约定,没有誓言。甚至两个人彼此间也没有见过几次,见了也没有说过几句话,然而翠翠脸上的那片红潮,傩送响亮的歌声,还有彼此心中默默的念想,默默的欢喜,就足矣让翠翠为他守望,让傩送毫不犹豫地选择那条渡船。这是没有爱情的爱,没有杂念的两颗心交汇时绽放的光芒。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便是结局。简简单单的故事,简简单单的几个情节,不加修饰的还原了湘西、凤凰的山水,还原了茶峒小镇上的热闹,还原了碧溪岨的宁静,还原了先生心里的家乡,还原了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孩,一段纯美的心事。傩送会回来吗?沈先生留下了久久的悬念,让我久久地不舍得放下书,不断的去回忆。其实,他回不回来,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会有一个女孩子,坐在清澈的小溪边,望着远方,等他。

祖父死后,一切都弄明白了的翠翠或许于万般的委屈和哀痛中也得到了一丝幸福,因为,她终于可以确定,那个少年心里有她,她可以默默地去继续她等待的幸福。这不是悲剧,没有过分的哀愁,也没有过度的欢喜,纵然生离死别,爱却是永恒。

像山间的空气,宁静、清新。

像小镇的生活,简单、朴实。

像流淌的溪水,清澈、纯净。

像那一片篁竹,那一溅水声,那一曲悠长的山歌,古朴、自然、明了、灵动、洒脱、隽永。

像一阵微风,拂去了人们心头的尘埃,澄清了都市的心灵,没有名利纠葛,没有战火硝烟,没有放浪浮华,没有辛苦麻木,只沉淀下来了一份淡定、一份美好。

这便是边城,这便是先生留给我们的一份白描。想起了一直很喜欢的那四个字——静水流深,或许边城的意境,离那四个字很近了吧。

没有去过凤凰古城,看了卓雅的摄影,读了边城,突然很想去,很想看看先生笔下的这点山头,这点树,那一片树梢,看先生家乡的吊脚楼,听一听湘西的小镇上人们好听的方言——那被直接写在书中却不显得粗鄙反觉得亲切的村话。享受那一幅自然的画卷,然后,修得一种淡然、一种从容,一种洒脱,一种豪爽。

最重要的,那里是不是还有一个和我一般大的女孩子,在唱着她的歌,想着她的心事,体会着最纯粹的血缘亲情,最清冽的相遇、相知、相爱……

写于2008年,15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