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失踪女《给我来个99度的果儿。》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36:56
  • 72

一直想给祁又一的《失踪女》写个东西,搁了好长时间才动笔。原因有二。一是最近忙着应付雅思考试,二就是我这种伪文艺女青年一贯善于写酸气十足的评论,对于一篇如此大大咧咧的文字,我的真诚终于可以拨云见日了。

2004年我刚上大学,好吧我承认,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是当个常温的果儿,所以对于《失踪女》里面某些情感我感同身受。抱歉我又跑题了。但是我还是想顺着我的思路说下去,顺便缅怀一下我逝去的青春。摇滚乐手是世界上最不靠谱但是最他妈有意思的一群人,摇滚乐是一种可以让年轻人忘记什么叫穷什么叫苦什么叫做作的神奇音乐,它让我想起两个人对着吃方便面的日子,想起了四个人在一起搜肠刮肚凑300块钱物业费的日子,想起了那些觉得全世界加起来都没有我们牛逼的日子。音乐结束,以上种种幻想破灭,妖孽统统打回原形了。

记得有次在《山花》还是哪个大型文学期刊上,看到有老者大发感慨,说80后没有严肃的文学。我看了就纳闷,什么就叫严肃文学了呢?再说了,文学为什么非要严肃呢?我生于八十年代,长于北京市西城区,要让我写伤痕写文革写民国时期写抗日战争,我真写不出来;让我看莎士比亚看屠格涅夫看狄更斯我也真看不下去,凑合着塞林格凯鲁亚克金斯堡什么的我还能看看。每代人有每代人自己的生活,每代人有每代人自己的意识形态。李银河不是说过么,中国少的是真正的文学家,多的是意识形态家。祁又一说,“别人的故事是谈资,自己的故事才是故事——生活中基于无知带来的伤害基本都是这么来的。”当我们的书架上充斥着千篇一律徘徊于描述中国66年到76年某些人某些事的纸质品时,我们的书架是否也有些aesthetic fatigue呢?有次跟一个老师还有几个对文学无限诚恳的小孩儿一起吃饭,席间提及的诸人人名我一半以上不曾听说,正在感慨自己孤陋寡闻之时,某小孩儿突然话锋一转,说起中国文坛的发展趋势来……我懊悔得不得了,发誓以后再也不跟文学青年出来吃饭了。还是多喝啤酒,尿遁吧。

祁又一的文字是轻松的,简单的,没有炫技,没有卖弄,没有浮夸——给我的感觉就像blur的音乐。就像西红柿炒鸡蛋,就着盛在竹碗里的米饭,简简单单,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填饱肚子之余,还有一阵竹香回绕唇齿之间——请意识形态家们赎罪,本人自知命薄福浅,资质鄙陋,鲍鱼鱼翅之类小女子的肠胃实在消化不了,油腻无比,华而不实,吃多了难免肠胃不适上吐下泻,只怕连目前这点小小的修行也折损了——还是让我再来盘《失踪女》吧。

作为一个平时也写点儿东西的文艺青年,我自恃修炼得法,明明早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这回,让《失踪女》里面一句话给感动着了。行文至69页,“

大家已经全都知道了,盲流这小子戏了一个果儿,现在这个果儿已经不是果儿,而是他的女朋友了。”眼前恍恍惚惚升起蘑菇云一样的一片烟雾,慢慢变大慢慢清晰,凝汇成一个长头发男人的模样。而我已经泪流满面了。

我妈伸过头来问:嘿,怎么了你?

我说:没事儿,看书呢。

妈的。给老子来段雷蒙斯的曲儿,左手两瓶燕京啤酒,右手捏着尖果儿圆润的小屁股,世界立马大同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