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到底应该怎么读?因为爱不释手所以就想狼吞虎咽似的一口气把它读完,但又害怕因勿囵吞枣没有尽享每一句话语的妙处,更害怕读完了这本好书的很长一段内没有同档次书籍来填补我空虚的“空窗期”。想细水长流吧,内心的欲望又抑制不住地驱赶自己赶快翻看以缓解精神上的饥渴。我就是怀着这样的矛盾心情,读完了《势利》这本书。
先从这书的翻译说起。如果我给这本书打99分,那么它的翻译我只能给59分。归纳起来,这本书的翻译之完成了两个任务:一是将书本内容的大意模糊地传递给了读者;二是给书中对中国人来说比较陌生的人名做了几乎对理解书本内容毫无意义的注解。如果说涉及文化背景的翻译我没有资格发言的话,那书中关于美国大学名称的翻译我多少有点发言权了。从作者分不清美国“公立”和“州立”大学的区别看来,读者对作者其他部分的翻译也不能期望太高。甚至于到了书的后半部分,译者居然将副词和状语的位置完完全全地按照英文的语法顺序排列。说得再夸张点,一个英语不怎么好的学生只要逐字逐句将中文单词翻译成英语,根本不需要改变词语顺序,出来的句子绝对是地道的英文表达。以至于让我怀疑,译者肯定是借助了金山词霸的帮助,就像当初上大学时,我们用google翻译生物论文一样。
对书的内容我实在不能做更多评价,因为整本书本来就是作者多“势利”这个词的评论。如果我再对评论本身又进行评论,那就显得有点莫名其妙了。就像写生物论文一样,借用别人文章中引用的文献,再二次引用。
虽说豆瓣上的评分参差不齐,今天到amazon上看了看评价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但是我还是认为,这本书真的值得一看。所说是美国社会,但我觉得作者描写的人性本质上的弱点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势力的本质表现就是“媚上欺下”,而其产生的心理根源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作者举了一个很恰当的例子:如果我挣10块钱,你挣9块钱,那我心理就非常舒坦;如果我挣10块而你挣13块,那我就会很不自在。这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的典型例子,如果引申开来在我们生活中简直随处可见。这也就是一种形式的势利表现。所以作者说,要想让自己摆脱势利的心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不要和别人比。
势利还有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那就是希望能够与众不同。别人都说英语的时候我说几句法语,别人都吃肉的时候我吃素,别人都穿普通T恤的时候我穿一件高档的皮草,别人都听流行音乐的时候我要听迷幻摇滚……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多得让我突然觉得如果势利都变成二氧化碳,那我们肯定会立马喘不过气窒息而死。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关于上大学的势利。名校的看不起普通学校的,这是所谓的“欺下”;普通学校的多少要和牛校扯上点关系,这是“媚上”。就像去了排名200左右的普通学校,由于势利心作祟,总是要给别人解释下,我去的是很强的排名Top10的医学院或音乐系。
就连作者本人,在谈论中也不时联系自己的势利行为。看来,势利心态真的无法避免,它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人的血液里,让你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暴露出其本质。
http://tothedge.blogbus.com/logs/22142652.html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3:35:3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