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为一本书和一个人写的文字》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34:04
  • 71

为一本书和一个人写的文字

在当当网订购的这本书。

只所以订购这本书,很大的原因是书的名字吸引了我:《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一个人,这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人。她的死,据说就是因为抑郁。

我想了解这一切,于是就买了这本书。

送书的工人来我的办公室,我的同事正和我说话,看见书的封面的颜色,就说,这个书一看就压抑。因为是让人抑郁的暗蓝色。

应该是在04年到05年这一段时间,我泡在一个社区论坛里,写了不少的文字,那些文字贴出来,抑郁,忧伤,可能文字还有那么一点文才和小情调,所以颇是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有不少的人,在我的帖子后面跟贴,还有的,通过系统传纸条,谈读后的感受。

其中就有他,或者她,在我没见到这个人之前,我不知道他或者她的性别。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只是在她去世后,在别人的纪念文字,才知道她姓王,名字,我忘记了。她的网上的名字是一个外国画家的名字。她发帖子的时候,签名是一只猫的照片,绿色的猫。

她好象有很多的时间,写帖子,而且在我们经常混的那个论坛有个小说连载,还有许多散文,随笔。

说实话,她的文字,我也看,但不喜欢,我的文字情趣和她不是一个调调,但她,好象很喜欢我的文字。几乎我的很多帖子都有她的跟帖。当然,她也在许多的人的帖子后面跟帖。

有一段时间,她传纸条给我,希望见见面。

我不愿意见陌生的人,尤其是网上因为文字认识的人,所以一直不置可否。

后来,我的一个朋友,很久不联系的朋友,因为一点机缘,又有了联系,有一天,她告诉我,说有人读了我的文字,想见见我。我问是谁,她就说了那个名字,我说我知道,但我不愿意见。朋友说,见见吧,人家因为文字想见你,没有什么不好。于是我就答应了。

记得是个周六,下午,约的地点在八大关里的一个叫好时光的酒吧。我到的时候,她们已经到了。一个应该有40岁的女性,削瘦,憔悴,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个人应该很抑郁的人,朋友说,这个就是XXX,我和她握手,坐下来聊天。

一开始是些客套的话,后来就谈看了彼此文字的感受,后来,她开始讲她的经历

她出身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普通话很标准,不像有些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即便说普通话,也是青岛蛤蜊味道。她的普通话,一度让我认为她是北京人,或者是在北京长大。

她自己说,她大学学医,毕业后在一家医院的脑神经科做大夫。后来,她读研究生,毕业后,没有再去医院,去了医疗器械公司,走遍了山东省几乎所有的甲级医院。做了两年后,就休息了,现在在家写字。

这些,都是她自己说的。

说实话,她的形象有点邋遢,我觉得很失望。她穿了一件黑色的乔其纱料子的上衣,胸脯很平,但透过衣服,明显能看出她里面连胸衣没有穿。

谈话的过程中,我接了几个电话,有一个电话要求我去做一件事情,要离开,我于是抱歉地说对不起,公司里有事情,必须要离开,并且说很高兴认识她,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见面。

我明显能看出她的失望,因为我的告辞的失望。她说她已经预定了饭了,那个酒吧,在那段时间,是青岛的一些文化人聚会的地方,要吃饭,需要预定。我再三说抱歉,不好意思,不得不走,你们吃吧。

我走了。

后来读的文字,越发感觉她的孤单,孤独,焦虑和抑郁。她的文字里告诉人们,她自己一个人过,在北京路的老房子里,自己养很多猫,好多是收养的野猫。

她依然发帖,顶贴,跟贴。依然传纸条,谈她的感受。

我好象是工作忙,好象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再没有见过她。

内心里很同情她,觉得她太孤单,太孤独。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去香港东路上的远洋宾馆2楼的上岛咖啡,发呆,消磨时间,后来我写在一些随笔里,她读了,传纸条,说原来你也喜欢去那里啊,我怎么没遇见过你呢。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和她没有什么联系。有一天,和几个朋友吃饭,不知道怎么说起她,有人说了她一些不好的话,我就说,你这人,嘴上留点口德,人家怎么你了。

第二天,好象是个星期天,突然有人告诉我 ,她死了。

我说别开玩笑,好好的,怎么咒人家死。告诉我的人说,你不信,上网去看看。我去我们常常混的那个论坛,果然,斑竹写了帖子,说我们大家的朋友XXX去世了。

于是,很多的人,写了很多的帖子,纪念她。

也就是从这些帖子透露出的星星点点的信息,我才知道了她不曾说过的她的身世和经历。

她出身青岛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亲戚都是一青岛医学届的权威。所以她学医。

结婚后,离婚,受刺激,住了两年精神病院,出来后,读研,然后就是她说的了。

我也写了一个帖子,写我所了解的她,文字的名字是《一面》,后来,我改成了《孤独比死更凄凉》。

我一直以为,她的死,是因为她的孤独。

再后来,听人说,她自杀过好几次。最后这一次,我到现在也不清楚,她是投海,还是怎么自杀的。

有朋友说要出版她的遗著,还有人说捐款。但是,这个书,后来没有出来。书的封面都有人设计好了,名字叫《海这边,海那边》。

前一阵子,和几个文人朋友一起吃饭,又说起她。其中一个,是她活着的时候的文章的责任编辑,她告诉我,她确实是精神上有问题,***极强,特别变态,到了几乎和她所认识的男人都要的程度。

我无法形容我的震惊。我一直以为的她,和众人口中的她,差别是多大啊。再就是,人,人性,是多么复杂。

朋友的说,她给你传纸条,没说要和你上床吧?然后又说,可能是看你年龄小,再就是你谨慎。你不知道,青岛有很多会写点字的人,她都跟人要。

我倒抽了一口凉气。我惊诧他们说起她的语气。

我从来不知道,事情的另一面,是这样的。在她活着的时候,我只看见了的不年轻,不美丽,不优雅。

我现在写这些,我一点没有鄙视她或者轻看她的意思。再者,死者为大,我不想惊扰她地下的灵魂。这也是我一直不写出她的名字的原因。

我只是觉得,一个被病痛折磨的人,他精神,他的灵魂,我们常常是不知道,也不了解的。

这是我看到这本书,买下来,并且读的原因。

但是,这本书,明显不是我喜欢的书,我希望在这本书里得到的,一点也没有得到。20万字,200多页,我匆匆翻完了。

最后想说,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不那么孤单,能幸福。

还想说,每个人活着,都不简单。在我们匆匆走过的生命过程里,有很多的故事,我们都不知道,就像有时候我们都不能完全明白自己一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