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病榻杂记《病榻杂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33:23
  • 64

这是季羡林先生住院期间的著作,开头以回忆小学中学的求学生涯为主,中间多回忆友人,兼谈一些对时事和社会问题的看法,最后则主要反映住院期间的心情和所见所闻,以及他的生死观等。虽然季羡林先生坚持自己并非国学大师,但他的国学功底还是很深厚的,许多词句和典故都信手拈来,这恐怕与他童年和少年时期接受的国学教育是分不开的。虽然他入清华大学之后学习的是西方语言文学,并且留德期间专治梵语和中亚语言,但他仍然保留了国学的功底,仍然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季先生虽然不是国学大师,但绝对是大师,他在梵语研究方面有高超的造诣,同时还能够兼通多个学科,并且不忘国本,这是后代学人所难以企及的。其实,在季先生同时代的人中,擅长本业的同时还有着很深的国学造诣的人还有很多,可以看出过去那种教育体制的优点,重视学养的培养,而非仅仅为了分数。现在的教育体制已经有了一些改革,但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中小城市以及农村的学校,还是分数导向,根本不是从塑造人的角度来发展教育,教育者关心的还是成绩和由此而来的政绩,至于学生是否具备了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恐怕还是他们来不及考虑的。并且,那时候的老师质量也相当高,很多中学老师都能够转任大学教授,高级教育官员也都亲自授课,学生所学必然相当深厚。而现在不然,除少数大城市的重点学校以外,普通学校的老师大多学历不高,过去专科即可,后来有所改善提升到本科,有些甚至要研究生,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就是这些人通常是在找不到其他好工作的时候才会选择教师职业,甚至师范生也是这样,这样的情绪下加入到教师行列的人估计不会是最有学识的人。当然,这里并没有否定老师的努力付出的意思,只是说提高老师的素质特别是学识,才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根本。

《病榻杂记》

作者:季羡林

目录:

《病榻杂记》序

《新生集》序

小引

我的小学和中学

回忆一师附小

回忆新育小学

回忆正谊中学

回忆北园山大附中

回忆济南高中

结语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周作人论——兼及汪精卫

忆念张天麟

寅恪先生二三事

痛悼钟敬文先生

痛悼克家

悼巴老

追忆哈隆教授

当时只道是寻常

元旦思母

天上人间

忆念宁朝秀大叔

病房杂忆

石榴花

季羡林在首届北京大学文科论坛上的讲话

分析不是研究学问的唯一手段

——《新日知录》之九

大自然的报复

一个预言的实现

爱国与奉献

恐怖主义与野蛮

再谈爱国主义

两个母亲

试拟小学教科书一篇课文

一点关于“美”化的杞忧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再论包装

对广告的逆反心理

给“拆”字亮红灯

从小康谈起

让坏事变成好事

论怪论

论“据理力争”

无题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同胞们说话声音放低一点

一幕小闹剧

主编寄语

《清华园日记》自序

《清华英语>序

范曾《庄子显灵记》序

读《敬宜笔记》有感

观潘维明摄影集《中国农家》

《畅谈东方智慧》序

《往事琐忆》序

《中国少林寺>序

“华林博士文库”总序

《王琦医学丛书》序

《季羡林序跋集》序

时间

再谈老年

老年四“得”

在病中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

回家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三进宫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美人观

九三述怀

狗年元旦抒怀

九十五岁初度

漫谈“再少”问题

——向普天下老年人祝贺春节

笑着走

输液

唐常建的一首诗

安装心脏起搏器

中西医学的结合问题

李恒进大夫

漫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赠301医院宋守礼大夫

白衣天使新赞

护士长

赠301医院

赠中石

泰山颂

封笔问题

《罗摩衍那》的汉译问题

在“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

大会上的书面发言

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1月 240千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