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生死场《不一样的生死场》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32:31
  • 73

昨晚看邮箱里企鹅的邮件,里面介绍了《狼图腾》的英文翻译者葛浩文。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首席翻译家”,这是夏志清的赞誉。葛浩文翻译了老舍、巴金、冯骥才、张洁、莫言、贾平凹、刘恒、王朔、阿来、苏童、毕飞宇等人的数十部作品。

文中有句话引起的了我的注意:他是萧红在美利坚的头号粉丝。

那时我的床头正好有一本很久没看的《生死场》。

看完后,对照了后面胡风写的读后记,里面提出了萧红的三个短处:

1.题材的组织力不够,全篇显得是一些散漫的素描。

2.人物性格的不突出。

3.修辞的锤炼不够。

这三个“短处”让我看来,倒有点可议:

关于题材的组织和人物的性格的刻画,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力度。梁遇春说过很精辟的几句话:

“我相信真真了解下层社会情形的作家,不会费笔墨去写他们物质生活的艰苦,却去描写他们生活的单调,精神奴化的经过,命定的思想,思想的迟钝,失望的麻木,或者反抗的精神,蔑视一切的勇气,穷里寻欢,泪中求笑的心情。”

在《生死场》中,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到,只是萧红的角度不同:区别于男作家的紧张和迫力,显示出女性的细致和萧散。这正是是萧红个人风格的特点。《生死场》的批判力度是委婉的,但它指向的不止那个时代,而是上升到更开阔的历史,深入到更广阔的人性当中去。虽说《生死场》中的人物不是那样的突出,但是在萧红的笔下,他们的不同经历和遭遇已经显示出他们不同的性格和情致,而更可贵的是萧红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有着一种活生生的人性,这种人性是活动的,在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消长。《生死场》的成功之处就是抵达到人心中,探测到了这种潜流,从而超越了特定的历史,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