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在豆友的介绍下我开始读并用在豆瓣写书评的机会边读边实践.如今发现自己居然取得了模棱两可的收获于是狂喜决定班门弄斧--评论.
这三个月的摸索使我明白了三件事: 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在哪里可以适用.
首先 是什么
▲ →文章的主题
▲▲ →支持主题的第二层观点
▲▲▲ →支持上层观点的第三层观点
(a) 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所有材料的核心.它应该开门见山--立刻告知读者(当然开门见山之前应该讲个故事作为”引子”)
(b) 支持主题的第二层观点:
这是支持主题的几根支柱作者应使读者明显地感受到每根”支柱”是什么.
(c) 支持上层观点的第三层观点: 和(b)类似赎不展开.
其次 为什么要使用
因为如果不利用很可能造成读者的困惑令文章事倍功半.
我在写作时经常遇到一些困惑:自己脑子里有些想法可惜它们是零碎的不成体系.如果不用特定的策略加以包装随心所欲地表达出来那么即使是精力旺盛的读者也会昏昏入睡 睡得口水横流.
“写作时你好像一位司令官指挥着千军万马排队通过一个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隘口;而你的读者则在另一边迎接将部队进行重新编队和重新组织.无论主题多么大或多么复杂只能以这种方式去表达.最终你会发现这就是我们在排序和编排上对读者应尽的义务” __摘抄自十二章.
最后 在哪里可以适用
适用于商业写作和技术类写作因为一方面这种文章比较容易找到共同规律; 另一方面它们内容相对枯燥容易引发读者放弃阅读(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局面 刚好可以使文章思路更清晰避免文章被人抛弃).
似乎不适合小说和诗歌的创作.小说等是”艺术”领域的文学 商业写作则属于”技术”领域的文字.如果”艺术文学”也能找到类似于进行操作那么很快就会形成”全民都是艺术家”的局面(这和”全民皆股神”一样后果很难预料.)
反观看自己的书评发现的确产生了喜人的变化: 之前的文章读起来如同嚼蜡; 而最近的书评进化了成熟了变成”蘸过酱油的蜡”.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3:31:5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5065.html
上一篇
看上去很美《嗯 嗯》
下一篇
我想跟你走《看她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