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野蛮生长《冯仑的MBA教材》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27:17
  • 65

总体感觉《野蛮生长》很有可能是万通内部的MBA教材的翻新,而MBA的主要人物就是两人在冯仑或者是万通成长过程中很有影响的王石和牟其中,两人一正一反,这冯仑先生和这两人都有比较多的接触,并且这也一定程度造成了万通的今天。最精彩的部分也就在这里。

王石,是冯仑先生在多个场合中提到的老师型人物,这本书中也不例外。王石最受推崇的地方是他在万科的转型中做了很有哲理的决定,要专而不要广,一招鲜吃遍天。最开始的时候王石和他的万科并不是做房地产,和80年代90年代很多公司一样,做得也是买进卖出的生意,到90年代中期,万科才逐步涉足房地产业,并且经过好几个更加专业化的转型后做成了目前我国目前最大房地产住宅企业。(这在王石的《道路与梦想》中有详细提到)

冯仑对王石特别推崇,王石的建议也同样让万通集团从遍地开花走向专业化,在这点上看,王石的理论在万通集团内部也是很能吃的开的,这样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会延续下去。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冯仑的角度看到王石更成功的地方:王石“要名不要利”,在关键时候没有没有做万科的老板,而是选择了职业经理人,在此书当中冯仑很精辟的分析了这一点:

1,王石真的要名不要利;

2,如果王石去做老板,那么当时有很多“老人”也会给他争这老板,必然会有权力之争导致不应该出现的结果;

3,王石做经理人,他经手的钱并不完全是他的,相对而来,看得更透彻,他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形成系统的企业管理文化,而私营企业家所经手的每一份钱都是他兜的钱,这可能是万科把80% 的精力放在管理上的原因;

当然,其实做经理人,王石获得收入仍然能满足他需要,因为公司的良好业绩,从冯仑提供的数据看,2006年王石在万科的工资和公司期权收入就有3000万元,总的来说,王石已经用这些资金已经能过上很舒适的生活,如果再有增加,恐怕也只是一个数字上大小而已了。

从另一方面,冯仑在书中仿佛也有些特意标榜王石的嫌疑,有些圣人化了。

另一个书中大幅介绍的人物是南德集团的牟其中,老牟是90年代中国商界中的传奇人,我们耳熟能详的“牙膏”换“飞机”的主角就是他。从师徒关系上看,牟其中更应该是冯仑的老师,因为当年冯仑就是在他的麾下工作了很长时间,并做到旗下总办主任,而且可谓两人之间仿佛更有一段恩仇。

牟其中的传奇更进一步被冯仑作为了MBA反面教材(这点在书中并不隐讳)。牟其中是第一代企业家中最传奇的一个,他的概念中没有什么事做不到,能想到的就一定就可以解决。很有点当年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

但牟其中的太过于敢想敢为也或多或少的造成了最后的结果,因为很有可能这些设想和社会制度相矛盾,但他太敢想,也太敢做。

他也很想到把喜马拉雅山炸个缺口,让印度洋的季风吹到西北,把那儿变为江南。从这点可见他的可想之能事。但很多地方也有太多的不合理:

比如:1,公司的管理太过松散,混乱;家族化管理;

2,太理想,对资金的管理没有系统;

但从冯仑的文字中,他们俩之间的瓜葛还有点剪不断理还乱,从冯仑的出走,到发誓“死也不见”,再到老牟的电话借钱,冯仑的反应。

从我的角度来看,老牟骨子里的敢做敢为的性格造就了他的神话,在起家等方面很值得大家学习,而后来在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不利是他发展的瓶颈。出现了“思想走的太快,而肢体跟不上”。有些土皇帝的感觉。

但冯仑在其出事后提到的“等老牟出狱后当作爹来伺候”的反应多少也有些马后炮的嫌疑,为什么当时的没有帮上的忙得用这样的方式来弥补,这个于情于理都不是最完美的处理方法。另外,冯仑在书中对牟其中的论述有些过于贬低,从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来看,牟其中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而冯仑在这个方面说让其他人去做也能成功,恐怕有些牵强。

在此书中,冯仑特地从生意人的角度分析了男人和女人性格特点以及财富的积累、运营,大多数还是比较精辟,值得一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