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红楼梦《握红小札:贾政的“板子”》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18:04
  • 67

在我的印象里,挨打,特别是挨老爸的打,总是走向成人所必需的一课。突然有一天,当你做错了某件事不得不忐忑地面对父亲的眼神时,但是父亲却把别在耳朵后面的烟小心地拿下来再递给你,然后不发一言地走了。那时的你,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在已成为大人的眼里,童年的情形似乎就是将来的命运。在这,我们无法苛责贾政那“咬着牙狠命地盖了三四十下”,就是因为少了这些棍棍棒棒,《活着》里面的福贵才一个劲儿地对着老爷子咆哮,为什么当时的三院房到如今只剩下一院房呢?

其实这仅仅剩下的一院房转眼都会失去。“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贾政其实是这个家里最不快乐的人,虽说无甚大本事,但还是能明白这些富贵易衰强极则辱的道理。眼看着这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到如今却遗下这一堆不长进的子孙来,每日里只知道安富享荣,偷鸡戏狗。满以为生下这一位衔玉的令郎会继承祖业,重振家风,却整天不成人样在丫头堆里厮混,到如今在外游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里荒疏学业,淫辱母婢。如果你是贾政,又安得不气?

但是现在的政老,未免不是昔时的宝玉;当前的宝玉,未免不会成为他日的贾政。到了最后幸亏那一场大雪还铺展得及时,可是我们和宝玉一样有过的童年呢?总是很天真地天真,很天真地认真,很天真地认真听老师和父辈的话,这些天真和认真在我们从孩子成为大人的奔跑过程中慢慢丢失了,所以宝玉从骨子里带来的那些痴病,只是孩童般的任情率真而已。由此可以想想后来“失玉”的宝玉,他终于在一个更真实更彻底的世界里失去了那个有着童心的自己,戴上了世俗的假面,变成我们以及这个社会中麻木的又一分子。

这就是孩子无法避免成为大人的冲突。丰子恺曾经在一篇文字里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小贩担来一窝鸡在门口叫卖,孩子吵着要买鸡,并且当着小贩的面大哭大闹,小贩便不肯让价,最后鸡没有买成。父亲回来生气地对着孩子说:“你们下次……”说着说着就不敢再说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不可说好,想要的不可说要。”如果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要说不好,想要的要说不要。”在这样天真烂漫的孩子面前,哪里能容得下这样教孩子的父亲呢?贾政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压心底里欣赏宝玉的才华,嘴上却要逼着宝玉去应酬世故。因为他知道大观园外的一切,总有一天还得留着宝玉独自去面对。

这就是父亲伟大的默默的无言的爱。不过宝玉的玉最后还是给送回来了,在大荒山青埂峰的岁岁年年里,或许宝玉还会想起当初的这一顿“竹笋炒肉”,那时的宝玉已经和人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只不过是虚哄了咱们十几年。然而我们这些比孩子更虚伪更懦弱的大人呢,在往往惊诧报章电视里一些青少年自杀时的果敢之余,搂着自家的“小绵羊”,是不是偶尔也会有一种欣慰的失落呢?

所以鲁迅一次次地呼吁:“要救救孩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