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我看《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11:15
  • 62

首先摘要一下各章:

第1章列举了研究生涯中的几个问题或者误区,结论:大多数年轻科学家急需一位咨询师,帮助他们规划科研战略。

第2章是关于选择或博士后研究指导教师的问题,作者有两条标准:谁是系里最有名的教授?谁的研究生毕业最快?选名教授的好处是:(1)他是老同志,可以给你救助。(2)不会与你争夺什么。名教授还不够,要看他研究组里的学生是只做苦力,还是能够了解全局。如果是前者,就不要去了。而博士后成功的关键:(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2)要让别人知道你并觉得你是有用的。(3)多与实验室成员交流,不要只限于导师一人,成为他的奴隶。

第3章是关于学术报告,关键:要吸引人们的关注,除非你兜里装着诺贝尔奖章。章末的小结写得很清楚:(1)报告好比演出,要仔细排练。(2)自信。(3)尊重听众,让他们能够听懂。(4)做到一张幻灯片有一张幻灯片的内容,宁缺毋滥。(5)直观,赏心悦目,但不要奢华。

第4章讨论文章的写作,结论:要有故事。大家都很忙,没空看长篇大论,一定要在标题、摘要和前言部分打动人心,同时要细心列出同行的工作。短文章积累下来,就可以写综述性的大文章了。

第5章谈论职业类别的选择,主要是科研实验室、***研究所和工业试验室的优缺点。去科研实验室(大学),从助理教授干起,钱少活多,七年内拿不到终身职位就要走人。好的一面是,大学环境激动人心,人类型多、爱好杂。去***研究所或工业试验室,最重要的好处是职业性质相对单纯,专心科研即可,不需要教学,坏处是受管理人员的管理,必须按他们的想法而不是你的想法开展研究,而他们可能是外行。由于研究方向是由***或者公司决定,可能是偏于应用,在基础科学领域并不重要,所以做这类研究几年以后想转到大学,就比较困难了。

第6章讨论求职面试问题,关键是要要预先研究招聘单位的需求,提出自己的研究想法。一定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第7章是如何弄钱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实际,很重要,基本上可以说有钱途才有前途。弄到钱的诀窍是写出好的申请书,里边要写出短期内可能获得的成果,然后积累成长期的大成果,并且要旁征博引,掌握这个研究领域的现状,说明自己与前人的区别。文中强调两个要点:(1)你所建议做的工作是重要的、时不宜迟的。(2)应该信得过你会集聚一切资源来实现你作出的承诺。

第8章是制定研究计划。作者建议:对年轻科学家,重要的是在短期内拿出成果,才能获得不断发展。刚毕业的博士,学得技术本领在身,希望用这个技术来引导研究,但是这不够,你不应该局限于技术,而要以课题为导向,跟踪重大问题,而不在乎用到什么技术,大致上是“战术”与“战略”的问题。另外,作者提出一些策略:适当灌点水,多发表文章;同时开展几个计划,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下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科研这项事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能够搞得定的了。牛顿、爱因斯坦这些牛人,大概真是为了科学而科学,不需要考虑弄钱搞研究的问题,也不需要先写小文章再写大文章确定江湖地位。大概直到二战之前,科学都还是比较纯粹的事情。但是现在时代变了,读博士的千千万,做博后的万万千,拿诺贝尔奖的就那么几个。要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是得有点手段才行。从大的方面来讲,必须要自己有想法,有自己的计划,这个是“战略”问题。然后,要善于与人沟通,不管是做报告、面试、申请经费还是与人合作科研,都要能够抓住别人,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最后来八卦一下:

这本书翻译得感觉还不错,很好读。不过第4章标题“写论文:要么发表要么完蛋”的翻译似可商榷,原文“发表”是Publish,“完蛋”是Perish(译者注),似可译成“要么出版要么出局”。另外,书名A PhD is not enough也可翻成《博士不是伊那夫》,这样译法,是借鉴

Are you kidding? (你是基丁吗?)

No I am serious. (不,我是希尔瑞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