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李赋宁先生——其生也有涯,而学术精神和爱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07:54
  • 73

昨天晚上开始看《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作者李赋宁,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是一本人物传记。寡闻的我开始并不知道李赋宁是谁,所以因这本书摸起来很舒服就从图书馆里借了出来。结果一不小心这一整天就用来看这本书。还一不小心被深深感动,被赚取了一大把眼泪。哭过之后,我知道这个大大的世界上还有那些沙粒般的,令人感动的美丽。

李赋宁,生于1917年,中国外语界一代宗师,历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和英语系主任。简历中这样介绍,但是这样还引不起我的注意。随着阅读的深入,当我知道他和王佐良,许国璋两位中国英语界泰斗是同班同学的时候,我知道我又遇到了一位生于清末,受教育于民国,经历过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的一位大家了。果然,李赋宁先生的经历很是让我痴迷。他祖父虽为陕西贫农,却鼓励孩子们接受教育。赋宁先生其叔辈几乎皆出国深造。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出国的也都是栋梁之材,时代的佼佼者。归国后他们都在各领域各有成就。赋宁先生的父亲李仪祉更是两次去德国留学,后为我国黄河水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良好的背景使得赋宁先生从小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很早就养成了对语言的爱好。后天的勤奋更让人尊敬,他自学英语,法语,德语。这些努力为其以后在清华,在耶鲁深造英美文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让我羡慕的是,赋宁先生在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的经历。他师从那些卓尔不凡大家大师叶公超,柳无忌,吴宓,陈嘉,钱钟书,吴达元,闻一多,温德(Robert Winter),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同窗与王还,许国璋,王佐良,查良铮,许渊冲,牛其新等,这些都是我熟知的,还有200余位赋宁先生的同届在外语系毕业后,在国内或在台湾的外语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成就。每当想起这些大家大师在炮火漫天的战争岁月仍然各地转战求学抗日救国,我的心都不禁激动不已。如果有可能,我宁愿自己生活在民国,而且一定要在西南联大学习或工作过。赋宁先生后又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先后在清华,北大执教,重返耶鲁大学,又赴康奈尔大学。他的学习生涯和工作生涯及其在这些世事的沧桑变化中所展现出来的淡定和精神都让我尊敬。

赋宁先生的文笔很柔和流畅,读起来让人惬意。他自称是简·奥斯丁的风格,我也有同样的感觉。而且看着看着,就连我这个从未觉得自己可以投身外语语言文学事业的英语后辈也激动起来。想着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北大探望这位英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师,这样才不愧也是学过英语的学生的说法。但是,读着读着,赋宁先生就有些突兀地结束了他未完待续般的文章。随后是他的夫人徐述华女士写的《我写赋宁》。带着丝丝疑惑,我继续读着,读着赋宁先生没有提到的那些其他生活,学习,教学生涯,还有他们浪漫的爱情。一见钟情,两地相隔,却互相守望,终成眷属,喜得儿子李星,经历文革,中年共赴美国求学,学术,事业上相互辅佐,二老的金婚纪念。这些又再一次让我感到了赋宁先生感性可爱的一面。直到,我读到赋宁先生晚年经常患病一段,我隐约感到不好。述华女士的笔调也开始不再平稳。现在想一下,我当时似乎可以感觉到她在写这段文字时呼吸的急促和沉重的悲伤。接着看到的叙述是,2004年5月10日,赋宁先生辞世。在赋宁先生昏迷前的三月,赋宁先生曾经用他那已经无法掌握的手写下了无法方正规整的字,“与述华共祝八十岁生日时人生最大的乐事”。述华女士回忆到:

“我深深地感谢赋宁。我知他心,但见此条我心寒,心想这可能是赋宁的绝笔了。我哀痛万分,肝肠寸断。我去医院时,在病床边,贴近她的耳旁,低声唱我们的《老伴情歌》,我希望能唤醒他,能出现奇迹,但一切渺茫无望,终于令我魂飞魄散的时刻降临。2004年5月10日赋宁突然舍我而去,我可舍不下我的好赋宁,我日夜魂牵梦萦忘不了他。”——第289页

当我读到“2004年5月10日赋宁突然舍我而去,我可舍不下我的好赋宁,我日夜魂牵梦萦忘不了他。”的时候,竟也不能自已,潸然泪下。述华女士的描述简单,但是其中的深情多么令人痛处!唯有引读者流泪。二老的爱情历经50余载而不变,让我深深体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刻。想必赋宁先生在那一边也定能知晓述华女士对他的眷恋和挚爱。

虽然我想要去探望他老的愿望已经不可能达成。但是流泪感动之后,我决定写下这篇博文,以表作为致力英语学习的后辈对赋宁先生的敬重,以及对他和述华老师之间历久弥坚的爱情的致敬。李赋宁先生,其生也有涯,而学术精神和爱情也无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