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袁庚传《袁庚:千万不要夸大个人的作用》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02:21
  • 62

去年开始接触一些有关中国改革开放的题目,也由此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慢慢追溯其源头,也由此找到了这个人的身上。

平心而论,关于他的资料并不是很多。也许是由于我的孤陋寡闻。但有一种念想却是愈来愈明显的,就是这个人是仍活着的一个“国宝”。曾经想过可以把他拍成一部电影,主角首先想到由姜文担纲。这种联想或许是由于他们的某种气质比较靠近。

我一直认为,如今网络评论上像我这样年龄(三十好几,“奔四”年纪)的人,针对改革开放的一些看法,或者针对目下时政的一些观点,都还留于肤浅。更多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所谓“明确的是非”以及“正义的火气”之类的指点。

这种“浅薄”来自于很多方面。比如对政治、经济体制的历史、发展缺乏深刻的了解,比如对现有的这个“社会主义”体制缺乏系统的认知。所以,往往是声音大,而雨点小。为什么?

先举一个例子。去年以来,《炎黄春秋》在意识形态领域挑起了一面大旗,关于改革路径的问题引发出一场“政治地震”。虽然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这场争论对于后来的路径产生了影响,但我相信,历史会证明它的作用与历史地位。

所以我想说的是,这些“老家伙”才真正有力量。为什么?因为他们所唱响的,不是改革的“抒情诗”,而是在描绘“施工图”。也就是说,他们从自身所处的体制内部,针对自身所从事几十年的行业经历,以相对专业的视角来提出需要改革的问题与方向。这不是年轻一辈可以做到的。当然,并不是说此就是唯一的。

这更明显的一个例证就是:袁庚。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袁庚一直拒绝接受对他历史地位的评价。是韬光养晦吗?是功高盖主吗?拟或是缘于“政治”的因素?“对夸大他个人在中国整体改革中的作用,也深感不安。”可历史毕竟是历史,隐藏在官方宣传背后这么多年的他,随着“风烟雨雾”的消除,还是要向后人展示他招牌式的笑容。

这里摘录《袁庚传,改革现场,1978-1984 》书中的一节。那一辈改革先锋的风范,得以一窥端倪。

第56页——第59页,摘录。作者涂俏。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中国从“文革”进入“改革”,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袁庚多次谈到,这一个字的变化,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一字之变,说明我们的党真正成熟了,促成中国当代历史的伟大转折。

1998年,有位学者在一篇探讨蛇口改革的文章里说:“多年来有一个观点:中国近20年的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由最高领导发动的自我改良运动。然而,真正的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作者说,1978年10月9日,袁庚代交通部起草的《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第一次提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特点,走出门去搞调查,做买卖。” 的对外开放的建议。1978年11月下旬,袁庚正式向叶飞提出了在宝安蛇口筹建“蛇口工业开发区”的构想,叶飞支持这一对外开放的第一实验,请袁庚马上起草报告,与广东省联名上报中央。1979年1月31日李先念批复同意广东省革委会、交通部《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这一史实表明,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实际运作的最早计划,来自中央一个副局级干部袁庚,最早的对外开放具体方案来自‘蛇口工业开发区’(一年后,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才开始建立);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并非从上而下,而是由下及上再自上而下。”

袁庚本人对这篇题为《“蛇口维新”20周年祭》的文章,有不少意见。对夸大他个人在中国整体改革中的作用,也深感不安。

袁庚多次告诫我,做事以及写文章,一定要实事求是。

被人誉为时代“弄潮儿”,中国改革的实践者,晚年的袁庚却是决绝地,甚至是不留情面地淡化自己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靠一个人的脑袋,而是要靠群体的智慧和群体的力量。”他说,“千万不要夸大个人的作用。”

……(此处省略一段)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在蛇口打响的事实,袁庚的说法更加内敛与低调。2004年的冬天,他穿着羽绒背心,深陷在紫檀木质沙发里,不是习惯地打着招牌手势——用右手食指指着前方,加重语气,或是用左手掌在空中顺时针划着小小的圈子。

“不要老是强调蛇口,一说到蛇口,好像什么都从这里开始的,这是不客观的。我们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从蛇口这个地方打开了国门,在过去来讲,这是犯了天条大罪。

“这里面有三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适逢其时。当时‘文革’浩劫,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全国人民渴望变革图强。与此同时,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定。所以,蛇口工业区的出现可以说是占尽天时。

“第二个因素是适逢其人。一大批从中央到省市的深受‘文革’迫害的领导者,都想改变中国的面貌,如果没有这批人,中国就不可能进行改革开放。这批人中,***是‘刘邓陶’中的‘邓 ’,杨尚昆是‘彭罗陆杨’的‘杨’,胡耀邦、赵紫阳、万里都在‘文革’中深受其苦,我现在还有一张任仲夷戴着最长的高帽子,在辽宁被批斗时的照片。

“第三个因素是适逢其地。蛇口与香港毗邻而居,一水之隔。香港又是世界上市场经济发展得最佳的地区之一,***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所以,香港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系,一个好样板。我们可以照搬一些香港的成功东西过来。而其他特区就没有这么好的样板。

……(此处省略一段)

蛇口工业区的开发,可以说是一场有计划的大胆的冒险行动。这不仅因为招商局作为一个企业来单独开发一个经济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罕见的;而且还因为建设者在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因而尝试并推动着政治体制的改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