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李自成《力荐:写李自成最经典的一部书(10册)》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01:58
  • 95

上周终于读完了《李自成》一书的最后一页,顺利完成在2007年前攻克这本巨著的读书计划。《李自成》这套书一共10册,读了两个多月,是我今年来读的最长的一部小说了。闲话少说,转入正题。想尝试着分析一下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成王败寇,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了。千古不变的真理,好在事情已经过去了好久,现在回过头来看,李自成的确是英雄,英雄不代表完美,英雄也有缺点。可惜的是他的这些缺点加上当时的历史环境,导致了这场王朝更替的悲剧。李自成的优点很多,尤其在起义的初期。礼贤下士、亲近百姓、平易近人、艰苦奋斗、不贪恋财宝和女色,在困境中积极乐观,在重大决策上集思广益。这也为什么明末那么多家农民起义军中,只有李自成能够发展状态,最终建立王朝的原因。或许如果当初大顺朝真的稳固下来,今天的史书上会充溢了对李自成的赞美之辞。

重点来说说我认为他失败的原因:

1、没有根据地

没有根据地,我认为是李自成和大顺军失败的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当初李岩投奔李自成的时候,曾经写了一篇很有名的信,里面建议李自成占领河洛作为根基,稳固后取关中,夺荆襄。修养生息几年,等到老百姓日子好过了,国富兵强后,顺流而下,夺取江南富庶之地,然后北上取北京。瓜熟蒂落,稳操胜卷。这是多么好的建议,也得到了很多将领和谋士的赞同,甚至李自成本人也深刻赞同。但是却没有得到实行。其实这背后有很多原因。首先,李自成的农民军,包括其他起义军都已习惯了流动作战,这也是为什么被称为流贼,有利就打,没利就跑,自由自在,从战争初期来看,这样的流动性是有利的。但是当后来发展壮大的足以和明朝抗衡的时候,就不应该再这样了;其次,有一段时期,李自成的部队是和其他农民军联合作战的,建立根据地必然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问题,容易激化矛盾。再有就是后来明朝实在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抵挡农民军了,急功近利的风气充斥了整个高层将领,尤其当一大批一大批明朝官员投降之后,更是助长了这种风气。李自成本人也没能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

2、人心背离

李自成的农民军能够取得一连串的胜利,与老百姓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打仗靠什么?靠人民,粮食士兵都是从哪里来的?从百姓。人民流利失所,没有生活保障,怎么可能支撑那么庞大的战争呢。初期,李自成打出很多受欢迎的口号,就好比是向老百姓许诺一样。答应老百姓闯王来了不纳粮,大家都欢迎闯王,因为大家都想过点安定的太平日子。但是战争一年接着一年,从来没有停息。老百姓没有过上他们希望的日子,自然就不会再支持李闯王了。

3、对局势的错误判断

当李自成在关中称王后,胜利的情绪弥漫了全军。大家都认为只要进入山西,然后占领北京,登基称帝,江南即可传檄而定。仿佛天下已在掌握。整个大顺朝对关外的劲敌大清毫无考虑,甚至完全不了解。试想堪称精锐的关宁铁骑都抵挡不住清兵入关掠夺,可见其实力和战斗力远远高于明军,这样的强敌怎么可以忽视呢。还以为不过是蛮夷小邦,和清末的闭关锁国,自以为天朝有什么区别呢。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对于清军入关的可能性毫不考虑,临时措手不及,悔之晚矣。更何况即便没有清兵的介入,明朝统治几百年,在江南也必然有残余的势力依靠江南财富抵抗到底,怎么可能轻易平定天下呢。

4、狭隘的地域观念

李自成过于信赖陕西籍的将领,因为整个大顺朝的高层中,陕西人士的比例非常高,而且他的同乡观念太严重。总是认为只有同乡的人才可靠,才会真心拥戴他。陕西将领以外只信任极个别几个核心大臣。就连李岩这样很早就投奔他的将领都不信任,最终落得冤死的结局。这固然与李岩处事不当有很大关系,但是李自成的狭隘的地域情结才是悲剧的根本。

5、不懂得收拾人心

进入北京后,本应该善待前朝元老,收天下民心。虽然明朝已经腐败到非亡不可的地步了,但百姓的观念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转变的,尤其是京城地区的士民。在保护崇祯的孩子妃子方面,李自成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在对待前明官员士人方面就犯了很大的错误,任由将领铐掠逼迫他们交钱赎罪。让天下官员士民寒心,不像开创新朝代的气象;军队入城驻扎,军民混居,必然会发生骚扰的事情。以往李自成到一个地方都是开仓放粮,但是到了北京又偏偏不赈济百姓。天怒人怨,怎么能做的稳江山。这与明朝后来不计前嫌录用明朝官吏有鲜明的对比

6、其他

形势变好后,不能体察下情,逐步与士兵和百姓脱离;牛金星这个丞相,最初也不是死心塌地地追随李自成,只不过后来迫于无奈,从龙较早罢了;做为丞相,没有见他做出什么重大的策略和建议,在李自成滑向失败的时候,也没有拼死进谏;最后又为自保杀了李岩,最终又逃跑了,不知所终,这样的人怎么配当丞相,倒是军师宋献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失败后脾气急躁猜忌心太重,自损大将李岩,丧失保守河南的机会。

合卷感叹,惋惜不已,引以为鉴,当你以为自己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切记切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