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海子诗全编《海子》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2:54:21
  • 81

海子是一位优秀的抒情诗人,具有浪漫主义气质,他的风格属于“后朦胧”或“后意象”。海子写作同样存在着“青春期写作”的特征,他的弊端在于用最诗意的表达方式悬置了诗本身,表现为对生命自发性地依持和崇信,还有对终极事物和绝对真理的固执。他写作的黄金时期是在1984-1989正值他自己最为丰沛、艺术最为绚烂的青春期,他对社会出奇的不理解,也缺少对当下的关注,而且对于人生充满臆想,他同样很情绪化,急躁地需要被别人承认,他的自我膨胀到无法正视自己,他也许从来没有真正面队过世俗生活。海子的写作几乎与第三代是平行的,但他并没有在第三代脱颖而出,一方面以运动著称,一方面他与第三代发生文化冲突的根源集中在他们对人的主体性的不同态度,海子所说的人泛指全人类,而第三代指的是实实在在活生生的人,所以第三代将主题精神看作洪水猛兽,而海子所谓的主题精神却是那么的大而无当、空洞的可怕。诚然海子的短诗有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还有对生命的热爱和痛惜,他的短诗有摧拉腐朽的力量,他的语言也很简洁,他的大部分诗来自生命最原始本质的部分,他意象的运用斐然所思,有种强烈的震撼力。而他的作品却远离实在的生命还有对现实社会的逃避,他曾视自己为“乡村知识分子”的角色,这本身是个倒退,虽然他的思想在深化,而他这个人始终摆脱不了自己的局限性,他的诗中充满麦地、神、村庄、上帝、皇帝、粮食等字眼,这丝毫与他所处的环境无关,他的诗丝毫没有现代感也就源于此。现代感是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与这个社会息息相关,作为作者眼前是令人激动、跳跃的生活,是你遭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而不是逃避,沉浸在虚幻的冥思,不知所云地叙述着。再有海子的诗中充满了自恋,他无法用平常的心态面对眼前的世界,这种心态导致与世俗不相容,读《春天的十个海子》自然就能体会到。

海子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史诗,这些尝试是可敬的,而中国从来就没有长诗、史诗的传统,且海子史诗的传统来于西方、《圣经》《神曲》《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诗歌还有印度史诗《摩珂婆罗多》等…他早期也曾在老木主编的北大五四文学社1985年出版的《青年诗人谈诗》中说过受江河尤其杨炼影响。海子的史诗与江河、杨炼的现代史诗在形式层次上具有相似性,但在文化内涵上(文化价值建构目标)上有着巨大差异,前者重在“寻根”用现代意识打量着传统文化,并以宏扬民族文化为主旨,而海子的史诗超脱于民族文化主义之外,他曾说自己追求的是“融合行动成就民族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然而他所想侵占的疆域太广,一致自己也无法驾御,在他充满原始元素的语言中,意象往复的叙述中越来越空洞,还有他对神学过多依赖,他设置的大梦无人可以进入,这是最可怕的。

前一段在论坛上看到《不是遗书的遗书》帖子,海子的死又有新的解释,他的死是由于练气功而无法控制。当然这是推测,我认为此消息有一定真实性,生前海子研究过宗教,并研究过藏传佛教,后来他去过西藏,西藏之旅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在遗书中也说自己练气功时幻听、耳鸣等反映。当然外界还有他的死与在昌平孤独有关。他临死前曾见其前女友,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他深感自责。还有海子因无法提升自己而殉诗。诸如此类的推测太多了,但是我们必须对死者表示尊重,不要因为死者不能说话而主观臆断,这样做无疑是对死者的侮辱。

海子事件是一次疯狂的造神运动,一些人因此获得声名,这是可耻的,之后全国掀起了麦地诗潮,许多更年轻的诗人和爱好者成为他的复印机、疯狂复制、模仿,这些也许是某些居心叵测者炒作的错吧,矫枉过正导致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他使诗坛大面积地倒退。我们相信海子是独一无二的诗人,而对于每个作者都要有方向,我们写东西就是完成自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