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美学是西方美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它摆脱了传统美学的形而上学,而将美学回归到了人本的位置上,致力于探讨美学的实践性意义,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能在文艺理论界成为一棵至今仍备受瞩目的常青树。
此本教材名为《马克思与现代美学》,正是将传统的《马列文论》拓展深化的表现。作为一本高校教材,本书对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包括马克思美学的思想来源,基本形态和发展脉络,以及马克思美学的基本内容与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的关系。能使读者对马克思美学思想有一个较为系统性的认识。而书中对马克思美学的现代发展,语言转向的变化也作了逐一的介绍,能让读者深入了解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变化情况,体现了教材的与时俱进性。
本书共分为十三个章节,前两章介绍了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产生情况,其中详细的分析了一些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具体争议问题,如手稿是否是成熟的马克思文论问题和马克思的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问题,批评了一些对于马克思文论的产生的漏读和误读的问题。第三到第五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社会价值及其与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间的关系,其中概括了马恩的文艺社会思想,“艺术生产论”思想和现实主义理论,将美学理论结合马恩所处的时代情况加以结合阐述,进一步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性和指导性意义。第六第七章,作者对“意识形态如果作用与文学艺术”的问题加以深入,介绍了“中间环节”概念的引入和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理论,第八到十一章介绍了列宁的艺术关念和一些文艺社会实践性的问题,第十二,十三章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请况的概述,其中提到了当今马克思主义美学面临的重要问题“语言论转向。”
就书的结构安排上来说,由于本书作为教材所要求的普识性,做选取的内容涵盖非常广泛,也有明确的条理性,有助于读者的对与马克思美学思想做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和理解。但细观之会发现,由于各个理论之间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没有按照各自的关联性进行逐层的深入,会使读者在一些问题的理解上产生障碍。比如在马克思美学的发生论的问题中,作者谈到了“美发生于人对于其本质力量的确证”这一为您提,但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包括“物质生产能力,精神把握能力,而美包括在精神把握能力中”那怎样确立哪些对象属于审美能力范畴就成为了一个疑问,作者也提到了这一问题,但没有出解答,而是将这一问题放到了卢卡契的“审美反映”一章,其中跨越过大,不利与读者的思考和理解。
其次,在内容的结构安排上,作者将现代主义美学的内容全部放置到了十二,十三章,由于其中内容繁多,包含了许多新的文艺理论思想,只能简要的作了介绍,许多复杂的术语只能一笔带过,让人读之感到晦涩难懂。比如本雅明提到的“寓言”的概念,作者在没有阐释其意义的情况下,就直接将它的意义与“象征”比较,得出寓言呈现出非总体化的死亡与衰败的世界。然后再归纳寓言的一些特点,也没有进行完整性的分析和实例解释,这就使概念变成里复杂的迷宫,读者只能大体了解一些语词的表面意义和其被赋予的新的意义,但不能进行理解,与前面的马克思美学思想加以很好的联系。而书中的大量篇幅被用于介绍列宁的艺术观念上,并举例大篇幅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文本加以分析,其中有些问题,比如文学的党性问题和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文化的问题,显然已经与现代的文艺观点显的有些格格不入,个人认为只要作简要的介绍既可,用不着加以大肆宣扬,过多的阐释反而显得有些缺少现实价值也与编书的主旨“加深理论深度和现代特色”不符。
以上两点是书在编排上的问题,就书的语言来说,书中的大部分章节采取了比较详细,平直的语言加以阐释,特别是书的前两章,对于马克思美学中的一些术语的产生,其产生的哲学根源和原理等都有详细的阐发,并逐条缕析的进行分析,让人能够很好的理解。但由于本书采用的使联合编撰的方式,各个作者的阐述方式和语言风格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个人比较欣赏童庆炳教授的编撰方式,条例清楚,各个章节层次都有小标题加以分开,各节之间紧密相连,便于初学者参考查阅。而有些作者在用词上没有注意,甚至用正确和错误来评价理论,理论是没有对错的只有解释的好坏,这点上也是我们值得注意的地方。
总的来说,本书作为初学者使用的教材还是有其优越之处的,详细的体系的介绍,一些重要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课后思考题的安排,都是有利于入门者的理解和学习的,但在编撰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的改进,比如重点的突出和结构的调整等方面。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2:54:1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3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