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读库0801《他以一已之力对抗一个时代——我看张謇》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2:49:30
  • 78

今天看《读库》0801期,第二篇是傅国涌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张謇和大生集团的命运》。读后颇多感慨。

因为生在这位末代状元的故乡,这个名字从小就耳闻熟记。及至到了大学,与故乡以外的人说起张謇,却发现原来他并不是那么妇孺皆知的,除了研究近代史的专业人士,很多人甚至把他的名字和汉代出使西域的那位张骞混淆不清。于是我年轻浮躁的心里便有些兴味索然,深憾家乡不曾出过屈原李白这一类飘然若仙的名人,虽然鱼米之乡,丰饶安宁,终究失于文化底蕴的粗陋。从此就不大再和人提起张謇,自然也失去了进一步深层关注与他有关的史料的兴趣。

事实上我所喜欢的历史,也不过是唐五代史与宋明史,对于研究明以后的历史,我始终有着抵触情绪——因为我是有狭隘的汉族情结的,不喜欢满人建立的王朝,而近代史的极度屈辱,那简直是除了应付考试,否则绝不愿再去碰触以至于心绪压抑难宁的。

近年来,南通的经济蒸蒸日上,并且“近代第一城”的称号也因为不遗余力的“魅力城市”宣传而不绝于耳。而我对于这种地方上的竭力自我炒作一直是比较麻木的,有评论说几个城市为了抢夺诸葛亮之类名人,连年争吵不休,更让我反感这种炒作的本质。于是对于这个“近代第一城”的历史还是提不起兴趣。

今年六月短短一个月间就去了两次常乐张謇故居,不过是为了看荷花。然而想来,大概也是一种预示吧,预示着几十天后的今天,读到这篇随笔,让我终于意识到,整个南通的近代史,原来竟是张謇以一已之力,实现他心底“村落主义”梦想的一段历史。

兴建工厂,兴办教育,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慈善和公共卫生,甚至是建植物园和气象台......事事亲为,勤勉无私,远见卓识。“我知道我们***,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的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只是尽心而已,听上去似乎并不难,然而此后我们的时代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人。

再也不会。虽然那句话的前提,如今依然是现实。

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初中同班的女友,家教甚严,人也很美丽,但是并不喜欢读书,初中毕业,执意不肯再上一天学。我大一那年的暑假,她已经是通棉三厂的一名熟练女工。

就是她带我平生第一次走进那所与张謇有关的通棉三厂。

那时这座工厂仍然是肃整有方,运作良好,并在地方上和群众心目中占有很高地位的国企。这女友让我混在她找来的一帮同工友小姐妹中,成功地通过门卫的视线,于是树木森森,规划有致的厂区内部呈现在我的面前。当时诧异于这个小小镇子,竟然有着这么一座气息奇异的工厂,这样的气息,我原来以为只有我的母校N大那一类有着悠远背景的古校才会散发的。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所工厂,正是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的第三分厂,而小镇因厂而命名的由来。但是张謇计划中的四至十分厂,除八厂后来成为正厂的分部副厂外,其余都终成泡影,以一已之力对抗一个时代,成功只能是一时的,并不是无止境的。

张謇那年虽然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设备,但是决心造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城市,完全抛开租界的阴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几十年后,这座曾经可以命名一个小镇的工厂,竟然还是被国外企业购,成为如今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的合资企业之一。

不知道张謇若地下有灵,如何看待现世。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张謇是感恩于光绪的,他虽然说“这个***是绝无希望的”,但他的实业救国,造福一方水土,也并不与朝廷的宗旨相违背。然而当孙中山推翻旧时代时,他却并未拘泥于陈腐观念,相反,他坚定地站在孙的一边,并且积极资助临时***。可见,作为深受儒学观念影响的旧式文人,“民为重,君为轻”的识见还是与孙中山的思想有着共鸣的。

民为重,君为轻。天地之大德曰生。越过历史的烟云,回想张謇的一生,无限感叹。

下次再去常乐张謇故居,绝不会再是只为看荷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