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学术与政治《找寻:生命之弦的守护神》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2:49:00
  • 79

马克斯.韦伯在“以学术为业”的演讲中,最后一句说“如果每个人都找到了握着他的生命之弦的守护神,并对之服从,这其实是平实而简单的。” 韦伯在对“理智的牺牲”的阐发中提炼及指引着我们找寻人生的最终意义,以对抗他那个年代的当前困境“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的是因为世界已被除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者走进了个人之间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爱之中。”

不敢谈哲学,但人生的意义是值得追问的,对于做学术的终极意义也同样值得追问,但大多数人并非会去追问。韦伯说“一切真正的博爱行为,都同这样一种认识有关:它为一个处在个人之上的领域,贡献了一些不会消失的东西。”,我把这句话理解为那些孜孜以求献身学术的人们的一种精神,贡献不会消失的东西。如果用本专业术语,我好想用突然才领悟的一句话(过去从未真正领悟)–那种信息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是多么让人神往!

昨晚与keven等人偶有交流到理论的预设问题,其实在宗教领域,这种预设理论则是一种必然性。韦伯的理解为“一切神学,都是对神圣之物做出理智上的合理化,绝对没有预设的科学是不存在的。” 本人曾经在过去最早宗教著作的阅读中,最无法接受的就是这种预设,但韦伯的“理智的牺牲”让我有种顿悟之感,多么荒谬,西方宗教与东方禅宗的结合,却在有关于学术的思考之中。更进一步的解说,韦伯又说“神学家……一般要从更进一步的假设起步,相信某些神启就是事实,因为这被视为事实的神启,关系到拯救,从而能使人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一切有意义的生活,多半都会有自己的守护神,现实中的苦痛与无神论的折磨,让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某种空虚,无意义变成一种普适性,至少是在中国……但是要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的不容易,以至于我们需要了解那句箴言:“你别忘了,魔鬼是位老者,要认识它,你们得变老”。

中国哲学与现实生活中有一套原则,至少可以体现在一个词上,那就是“中庸”,但它不能代表也不可能指导全部的人生实践,又用韦伯说话“你将侍奉这个神,如果你决定赞成这一立场,你必得罪所有其他的神。” 如果你要是从宗教去理解,你就会理解宗教间的冲突甚至是现在的伊斯兰教的困境,这是一神教与多元化的冲突,是否会有个宗教改革者如路德一样的人站出来说:你可以不必(也未)得罪其他的神……

与后来的怀特海所表述的那样,韦伯也带着对科学与宗教理性的某种关联理解,即近代科学的发展,并不是对基督教传统的决裂,而是其理性主义的继续。在韦伯看来,“在学术已达到空前专业化的阶段……无论就表面还是本质而言,个人只有通过最彻底的专业化,才有可能具备信心在知识领域取得一些真正完美的成就。” 在现实社会里正如一些人已将科学技术当作了新的宗教的今天,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目共睹,但科技并未带给人们对终极目标及终极意义任何帮助,亦或专业化也是一种工具理性或一种必然的工具理性?没有专业化的社会又将会怎样?但是专业化与科学本身也有其自身的命运,那便是“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在10年、 20年或50年内就会过时。这就是科学的命运,当然,也是科学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大多数人不关心终极意义,生活中也感觉得到“活的累”,但无法缓解这种心理的累,越是文明社会愈是如此,越是繁华都市愈是如此。“一个文明人,置身于被知识、思想和问题不断丰富的文明之中,只会感到’活得累’,却不可能‘有享尽天年之惑’。对于精神生活无休止生产出的一切,他只能捕捉到最细微的一点,而且都是些临时货色,并非终极产品”。

我们是否会通过实证方法来解答一切问题?正如我们是否能通过实证使自己与他人相信,是宗教的理性推动着科学的发展,或者更准确地说最初的科学发展归功于宗教的理性?西方是可能从古希腊的最伟大工具之一–观念–之中发现了思考的重要意义,又从逻辑中感受与印证了观念的重要;及至文艺复兴时期,第二个伟大工具–理性实验变成了研究本身的重要原则,从达芬奇的艺术到伽里略的科学再到培根的理论领域,我们走向了科学之路,许多人便以学术为业了。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了斯瓦姆默丹的那句话“我借解剖跳蚤,向你证明神的存在”,最初的科学研究或许理解为找寻一条“通向上帝之路”是可以说得过去的,而现在的专业化的科学研究是通向何方?尽管尼采说过“上帝已经死了”,但有人也意识到,尼采只是说“上帝的称谓已经改变”,以学术为业者心中想必也有一个上帝。当然就连营销者及馆员都在宣传着“顾客是上帝”、“读者是上帝”。今天已然商品社会,一切向着金钱与地位的努力,让高校也已喊出“学生是老师的衣食父母”,自然 “学生便是教师的上帝”了!这也应了韦伯之语教师卖给学生他的学问与方法,教师成为了商品的一端。

既然是商品的两端或具有商品的属性,那么好的商品会如何呢?“真正的教师会保持警惕,不在讲台上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将任何态度加于学生。当然,‘让事实为自己说话’是一种最不光明正大的手法”。“他(教师)只能要求自己做到知识上的诚实,认识到,确定事实、确定逻辑和数学关系或文化价值的内在结构是一回事,对于文化价值问题、对于在文化共同体和政治社团中应该如何行动这些文化价值的个别内容问题做出回答,则是另一回事。”“讲台不是先知和煽动家应呆的地方……(因为)在课堂上,坐在学生面前,学生必须沉默,教师必须说话”,而“大多数以领袖自居的人,往往是最不具备这种角色能力的人。”是否仍会将教师当作是商品或商品链条中的一环,我心中有了一些思考!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好象是甘阳),大家都知道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涵盖内容之广,但却很少有人能将韦伯真正最核心的研究内容进行提炼一样,自己看韦伯的文章,也纯是走入麦田的小孩,旋转到任何方向,麦穗大小不一、形状不一,尽管如此,但小孩如果最终认识到,穗里包裹着的全是饱满颗粒的麦子,那么,当小孩走出麦田进入玉米地,他掌握了一种认识的方法,那便是他开始思考玉米棒意味着什么!

这便是马克斯.韦伯之《以学术为业》的读书笔记。

自己也一直在找寻生命之弦的守护神,未曾找到或未曾真正找到,今天我姑且说找到了,尽管只适合于这短暂的时光,那便是今日的裸读!

来源网址:http://cunfu.info/2008/08/07/zhao-xun-sheng-ming-zhi-xian-de-shou-hu-shen/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