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蔡澜谈倪匡《所谓爱屋及乌》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2:48:47
  • 37

在和女友短信聊天,忽然想起来问她:我买了一本《蔡澜谈倪匡》,你要不要看?

她立刻答:要!

我们肯定是看了同一个人的博客推荐这本书――只是我忘了是谁了。这书本来只合适在厕上读,为了配合她的需要,只好在睡前一气读完。港人写专栏,通常不过数百字,一个故事几句对话兑水就是一篇,所以所谓的才子倪匡当年能够一天同时开7、8个连载加5、6个专栏。书里三分之二是蔡澜和倪匡的越洋电话记录,有时候可能电话稍长些,还分上下集写,我真是佩服蔡澜点墨成金的本事。

因为一气读完,重复的故事就显得太多了些,比如棺材一样大的九个鱼缸,比如倪匡减肥,或者倪匡向倪太讨“寂寞费”之类。蔡澜也写到倪匡跟他通电话时,会把讲过的故事再讲一遍,他说,“老朋友讲老故事,再听一遍有什么关系?”不过老子作为读者可不这么想,写作这一行和唱歌跳舞不一样,歌手一支老鼠爱大米吃遍天下,人艺《茶馆》可以演了一场又一场,百老汇更是重复得越多越有面子,动辄庆祝演出千场,我们看书,可不是为了翻来覆去看几个老笑话――笑话本来还是好笑的,蔡澜和倪匡,都是有足够幽默感的人,依稀可以遥想他们当年和黄霑三人做今夜不设防节目的风采。

买这本蔡澜写倪匡,其实也是爱屋及乌,看亦舒的面子。不过蔡澜的文字还是看得下去,至少比倪匡好太多,尤其是说到吃,只看他写到菜式,不必形容滋味,就已经垂涎,所以蔡澜随笔中,写得最好的是美食,第二则是他拍电影那些逸事。这本集子里也收了蔡澜写给亦舒的信――我一直好奇,亦舒和这位小蔡先生,到底是什么关系。也许有一天,倪震那个长舌男又来大爆他阿姨的料。:)

当年在租书店一摞摞地借卫斯理看,偶尔逛书店,站着就捎带看完一本,但其实从来不觉得倪匡写得好,后来看一个木兰花还是高斯系列,完全倒足胃口。倪匡的文字之差,算是骇人听闻了,半通不通,泥沙俱下,和亦舒相比简直判若云泥,不似一胞所生。。。:)卫斯理系列能够读得下去,全靠比常人略高一点的想象力,可是也很可疑,比如原来觉得水准较高的《犀照》,后来发现就是海茵莱茵《傀儡主人》的翻版,就像从前赞古龙的《流星蝴蝶剑》开头好,结果读到《教父》才知道创意出自哪里――更不必说《七剑下天山》之抄袭《牛虻》。。。靠,真受不了这些人,所以只有金庸才能称得上是大家。

那些卫斯理原振侠的奇遇,曲折离奇几乎全因为不好好听对方说话――一不听,对方就死了,于是莫名地追下去。倪匡说自己的小说其实不是科幻,是幻想,别人以为是谦虚,我倒觉得中肯,更准确地说,是意淫。卫某身手不凡,多智多谋多勇多金,通世上所有国家语言及中国各省所有方言,还娶到智慧与美貌并存的黑社会老大千金。。。和现在网上那些意淫小说有什么区别。。。

倪匡足以自傲的不过是写得快,写得多――比阿西莫夫还多,至少可以确认华人世界第一。蔡澜写:香港电影奖颁奖,他和蔡澜上台颁编剧奖,蔡澜问,你写了600多部戏,为什么没有得过奖?他懒洋洋地答:写得烂呗。别人还是会以为是谦虚,我还是觉得中肯。――随便提一句,懒洋洋是蔡澜最爱用的词,我其实也喜欢,觉得很多时候用来形容自己或别人都很传神,只是不敢多用,不像蔡澜无所顾忌,几乎每篇必懒洋洋,成为脸上黑痔般印记――就像梁风仪,每隔一段就有个“然”,像许知远,每句话前都有个“而”(这毛病现在似乎改好了),像冯唐,形容女孩子和他写信讲话,总是“云飞雪落”。:)

但看了这本书还是承认,起码倪匡本人的生活是精彩的,所谓贝壳时代,养鱼时代,情妇时代,都能达到业余玩家的颠峰――对情妇时代,蔡澜一直语焉不详,不知道到底有多壮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