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哥们儿《哥们儿,又见乔萨》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2:45:17
  • 51

或许你和我一样,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书名产生误解,以为这仅仅是一篇写朋友与朋友之间的故事而已。但事实上,本书的内容更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写,人性的缩写,友情的缩写。只不过,这样的缩写带有鲜明的生活气息,能让人在阅读时,一边回忆起自己也曾有过的肝胆岁月,一边想念那曾经杯觥交错的哥们儿。

坦白地说,这肯定不是乔萨最好的一本小说,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在这本书里,乔萨的文字,放到故事上面,已经没有任何修饰的东西,只是真实,一个劲儿的真实。叫你一个角色一个角色的读下去,好像你是其中的一个,姚凯、张文或者曹亮。就像你自己也曾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一样,忍不住伤怀、激动和回味。

记得作家刘墉曾说,朋友是好书。

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只要愿意,从俗世上的任何尘土里都能吸来。所以,这应该是一本给男人看的书,给那些有过曾经的朋友,或者正在拥有不同朋友的男人看。

故事从北京一个小茶馆开始,几个患难与共的哥们儿,每个人的命运像墨迹一样慢慢地浸开,却又在其中互相交织。

乔萨似乎更喜欢将生活归结于残酷的现实中。在这些交织的人物背后,“京漂”姚凯是贯穿始终的角色。作为一个不出名的作家,他使尽了力气把北京话学得字正腔圆,和北京的本地人打交道,在他们中间谄媚地周旋,其结果无非是想找个生活的途径。

在富有同情心的警察段勇的帮助下,他认识了京城出版商李铁毅,顺理成章地谋得一份编辑部主任的工作,算是步入了有模有样的北京生活。而姚凯在步入正常的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交叉。

这里,才是真正吸引读者的一部分,因为乔萨从这个“小人物”的身上触摸到了社会最根本的东西。也真正应了那句话:正如作家阎连科所说,没有愤怒就没有文学。

无疑,《哥们儿》的前半部对社会现实有了充分以及真实的揭示。乔萨把每个人物的角色分配在故事的其中,为朋友残了腿的曹亮,时刻担心着成长的女儿;而上中学的女儿则苦苦暗恋着大明星辛波——父亲的铁哥们儿;大明星辛波被不同的情感纠缠着,却在最后深深爱上了曹亮的女儿;蒋运明终于放弃了想出名的漂亮女朋友沈莹丽而找到了幸福;沈莹丽在脱离了蒋运明之后,通过层层关系,终于进入了辛波所在的剧组做女主角;而隐藏在张文心中的深结却是他一直怀疑自己的儿子是否为亲生;曾经数着钞票过日子的老熊头儿被女婿骗得一干二净负债累累,不得不去找曾经追求女儿的亿万富翁甘建军,此时,也引发了女儿熊莉和甘建军的旧情;欧阳青在离婚之后一度酗酒,结果在非典时和前妻意外复合,从此走上幸福的生活;叶远远是这其中几个男人所喜爱的女人,她神秘,优雅,出色,爱着辛波却不能得到爱情。

在这本小说里,有不少令人发笑的段落和词句,有些让人开怀大笑的同时,又莫名升起一种悲哀心酸,简单平常的几句话,好象那些经历都很普通,但读到我的眼里,却是沉重的份量。

世界何其大,一生的交往最多的却不外乎方圆几里或十几里,朋友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为名为利的奋斗历程就是朋友的好与恶的历史。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经过审视和内省的生活不值得过。我在想,乔萨在作品中虚构了两个部分:一是虚构的真实;二是虚构的虚假。是否只有真正经历过了那些底层人物的真正生活,是否惟有真正的“小人物”,才会对生活以及社会的愤怒。

我觉得,乔萨,他完全能够在这篇《哥们儿》上,给自己打上一个新的创作标签。

阅读全文